一百二十九回 恋旧情雍正幸引娣 慰小妾允祉违圣旨
关灯
小
中
大
乔引娣忙放下了吃了一半的饭,快步赶到澹宁居来。
见皇上正半躺半靠地歪在大迎枕上,她蹲了个福说:“奴婢今晚来侍候主子……十三爷那么好的人,怎么说去就去了呢?唉,人总有这一天的,主子就是再伤心也没有用了。
您天不明就起床做事,哪能不乏呢?来,奴婢先给您烫烫脚,您再稍用点膳,精神就会好起来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就端了铜盆来,兑好了水,把雍正的脚放在盆里,小心地搓洗着。
雍正早顺从地坐了起来,任由她那两只柔嫩的小手揉搓着。
乔引娣又叫高无庸给皇上做了一碗姜醋面片儿来说:“主子,您大概没吃过这样的膳,好吃着哪!这叫面片汤,我们老家的人全都会做的。
传说从前有个懒汉,到土地庙里去祷告说:‘大小有点儿病,别叫送了命;姜醋面片儿,喝个半月儿……’” 她还没有说完,雍正就“扑哧”一下笑了。
引娣却还在继续说着:“恰好这天有个叫化子,在土地爷神像后边睡觉,他听了就说:‘得病就死’!吓得那懒汉一溜烟地跑了……” 雍正说:“看来,朕也要变成懒汉,喝上半个月的面片汤了!” “主子,您哪会是懒汉呢?谁不知道,您是天下最忙的人啊!”她用干毛巾擦着雍正的脚说,“奴婢这是看您不高兴,才想起来给您说个笑话的。
” “唉,实在是难为你了。
你要是想念十四爷,还可以再去走本” 引娣脸一红:“我,不想去了……” “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
我觉得你们想的和奴婢全不一样,也许这都是命吧。
” 高无庸进来禀道:“皇上,王爷和大臣们问安来了。
” 雍正看了引娣一眼:“叫进来吧。
” 今天因为皇上吐了血,所以凡是能来的人,全都来了。
雍正皱了一下眉头说:“贾道长是方外之人,不必在这里陪着。
小弟弟,你还小,也不要在这里熬夜了。
高无庸,去弄辆轿子来,送你二十四爷回府去。
” 允祉是正在自己府里吃酒时,得到允祥去世的消息而且被传进来见皇帝的。
他言不由衷地说:“唉,正好好的呢,怎么他说去就去了?” 弘时心里有鬼,此时也在说着敷衍的话:“若论十三叔这病纠缠了也好几年了,只是儿臣想不到会这么快。
”说着,他还抹了抹眼泪。
弘历却说:“阿玛一吐血,可把儿臣吓坏了。
大家谁都知道您和十三叔的情份,可您也得节哀应变哪,十三叔的后事,儿子们多操点心,绝不能让阿玛再伤神了。
” 只有弘昼却又是一种说法:“十三叔之殁,确实是令人痛心疾首,也让儿子生出了欣羡之心。
前几天,儿子去给十三叔请安时,听说,他还有一件心愿未了,儿子觉得这是最要紧的。
” 弘昼听着他的话,忽然想起他自己装死的事,不出声的笑了,却又忙转过脸来装做擦眼泪。
可偏偏让雍正看到了,不禁生出了厌恶之情。
他问弘昼:“你十三叔有什么心愿?” 弘昼磕了个头说:“那还是雍正四年的事。
当时京师大水,十三叔去查看河道。
十三叔当时就说,他一定要办好这件事。
儿子当时曾劝他不要太劳神,等病好了再说。
十三叔却说:‘恐怕没有那一天了’。
如今他不幸而言中,这就是他的一大心愿。
” 雍正听到这里,禁不住五内俱焚。
他对张廷玉说:“廷玉,老十三既然这样说了,我们就随了他这个心愿吧!” 张廷玉忙答道:“是,这事明天臣就下令办理。
臣觉得俞鸿图是个能干的官员,就把这差使交给他办好了。
” 下边,他们又议着给允祥封号的事。
雍正的意思是用:忠敬诚直勤慎廉明。
他说:“允祥先就封了贤亲王,再加上这个谥号,是没有一字虚言的。
” 允祉在一旁却吃起醋来,因为允祥加了双亲王俸后,一年就比允祉多拿了两万多银子,他能服气吗?便站出来说:“祥弟有这样的考语,也可含笑九泉了。
既有‘忠敬诚直’,又有‘勤慎明贤’,皇上想得好!” 雍正一听就知道,他这是故意把那个“廉”字去掉的。
他又在鸡蛋里头挑骨头了:“其实,朕的这些考语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廉’字!”他瞟了允祉一眼说,“诸皇子中,他是唯一的一个没有置庄子的。
当年,先帝分封诸王时,各得二十三万,三哥你是三十万,而允祥却只要了十三万。
他说,‘三哥家人口多,还要养活一班子人来编书,我用不了那么多银子’。
他这一生中救济过多少人,大概你们也都不会忘记吧。
朝廷上下,还有人能和祥弟并肩的吗?”一席话,把允祉说了个脸红脖子粗。
雍正下令逐客了,“你们都跪安吧!三哥,主持丧事非你莫属。
明天叫礼部的人来,拟定允祥丧事的细节好
见皇上正半躺半靠地歪在大迎枕上,她蹲了个福说:“奴婢今晚来侍候主子……十三爷那么好的人,怎么说去就去了呢?唉,人总有这一天的,主子就是再伤心也没有用了。
您天不明就起床做事,哪能不乏呢?来,奴婢先给您烫烫脚,您再稍用点膳,精神就会好起来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就端了铜盆来,兑好了水,把雍正的脚放在盆里,小心地搓洗着。
雍正早顺从地坐了起来,任由她那两只柔嫩的小手揉搓着。
乔引娣又叫高无庸给皇上做了一碗姜醋面片儿来说:“主子,您大概没吃过这样的膳,好吃着哪!这叫面片汤,我们老家的人全都会做的。
传说从前有个懒汉,到土地庙里去祷告说:‘大小有点儿病,别叫送了命;姜醋面片儿,喝个半月儿……’” 她还没有说完,雍正就“扑哧”一下笑了。
引娣却还在继续说着:“恰好这天有个叫化子,在土地爷神像后边睡觉,他听了就说:‘得病就死’!吓得那懒汉一溜烟地跑了……” 雍正说:“看来,朕也要变成懒汉,喝上半个月的面片汤了!” “主子,您哪会是懒汉呢?谁不知道,您是天下最忙的人啊!”她用干毛巾擦着雍正的脚说,“奴婢这是看您不高兴,才想起来给您说个笑话的。
” “唉,实在是难为你了。
你要是想念十四爷,还可以再去走本” 引娣脸一红:“我,不想去了……” “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
我觉得你们想的和奴婢全不一样,也许这都是命吧。
” 高无庸进来禀道:“皇上,王爷和大臣们问安来了。
” 雍正看了引娣一眼:“叫进来吧。
” 今天因为皇上吐了血,所以凡是能来的人,全都来了。
雍正皱了一下眉头说:“贾道长是方外之人,不必在这里陪着。
小弟弟,你还小,也不要在这里熬夜了。
高无庸,去弄辆轿子来,送你二十四爷回府去。
” 允祉是正在自己府里吃酒时,得到允祥去世的消息而且被传进来见皇帝的。
他言不由衷地说:“唉,正好好的呢,怎么他说去就去了?” 弘时心里有鬼,此时也在说着敷衍的话:“若论十三叔这病纠缠了也好几年了,只是儿臣想不到会这么快。
”说着,他还抹了抹眼泪。
弘历却说:“阿玛一吐血,可把儿臣吓坏了。
大家谁都知道您和十三叔的情份,可您也得节哀应变哪,十三叔的后事,儿子们多操点心,绝不能让阿玛再伤神了。
” 只有弘昼却又是一种说法:“十三叔之殁,确实是令人痛心疾首,也让儿子生出了欣羡之心。
前几天,儿子去给十三叔请安时,听说,他还有一件心愿未了,儿子觉得这是最要紧的。
” 弘昼听着他的话,忽然想起他自己装死的事,不出声的笑了,却又忙转过脸来装做擦眼泪。
可偏偏让雍正看到了,不禁生出了厌恶之情。
他问弘昼:“你十三叔有什么心愿?” 弘昼磕了个头说:“那还是雍正四年的事。
当时京师大水,十三叔去查看河道。
十三叔当时就说,他一定要办好这件事。
儿子当时曾劝他不要太劳神,等病好了再说。
十三叔却说:‘恐怕没有那一天了’。
如今他不幸而言中,这就是他的一大心愿。
” 雍正听到这里,禁不住五内俱焚。
他对张廷玉说:“廷玉,老十三既然这样说了,我们就随了他这个心愿吧!” 张廷玉忙答道:“是,这事明天臣就下令办理。
臣觉得俞鸿图是个能干的官员,就把这差使交给他办好了。
” 下边,他们又议着给允祥封号的事。
雍正的意思是用:忠敬诚直勤慎廉明。
他说:“允祥先就封了贤亲王,再加上这个谥号,是没有一字虚言的。
” 允祉在一旁却吃起醋来,因为允祥加了双亲王俸后,一年就比允祉多拿了两万多银子,他能服气吗?便站出来说:“祥弟有这样的考语,也可含笑九泉了。
既有‘忠敬诚直’,又有‘勤慎明贤’,皇上想得好!” 雍正一听就知道,他这是故意把那个“廉”字去掉的。
他又在鸡蛋里头挑骨头了:“其实,朕的这些考语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廉’字!”他瞟了允祉一眼说,“诸皇子中,他是唯一的一个没有置庄子的。
当年,先帝分封诸王时,各得二十三万,三哥你是三十万,而允祥却只要了十三万。
他说,‘三哥家人口多,还要养活一班子人来编书,我用不了那么多银子’。
他这一生中救济过多少人,大概你们也都不会忘记吧。
朝廷上下,还有人能和祥弟并肩的吗?”一席话,把允祉说了个脸红脖子粗。
雍正下令逐客了,“你们都跪安吧!三哥,主持丧事非你莫属。
明天叫礼部的人来,拟定允祥丧事的细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