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回 论国策君臣互赠联 开恩科雍正寄重托

关灯
看着这些朱批,张廷玉不禁心中忐忑。

    雍正皇上刚刚即位,他面对的虽然不是满目疮痍,却也是腐败之极的现实。

    他决心改革吏治,发愤图强。

    但他又是个十分自信,手段狠毒的人。

    孙嘉涂受到处分,葛达浑被贬职,这么多的大臣被抄家,早就在朝廷中引起议论了。

    作为宰相,自己将怎样面对群臣,面对这位新上台的皇上呢? 张廷玉今天看了皇上的朱批,几乎字字句句全是诛心之言,他可真是动心了。

    他是两代皇帝的身边重臣,也是给两代皇帝起草文告和诏书的人。

    他当然知道,康熙晚年,就曾经因吏治腐败和贪贿横行而伤神。

    但康熙是位仁慈的君主,也是位宽容的皇帝。

    就是在如何追还亏欠上,康熙和雍正也是绝不相同的。

    有些事,张廷玉至今还记忆犹新。

    在他为康熙起草过的批示中,常可见到这样的字眼:“缓一些,不要追得太急。

    ”或者:“他是老臣,朕不忍看见他饿饭。

    ”甚至有:“亏欠的银子,你要快些补齐。

    不然,朕一死,你可怎么得了?”现在看了雍正皇帝的批语,竟然和老皇上相差这么远,他真有点恍若隔世了。

    可是,认真一想,又觉得是理所当然。

    康熙当年是因为自己老了,没有力量管那么多的事了。

    这才对下边臣子们宽大为怀,要他们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

    雍正接了皇位后,放眼所见全都是贪污腐败和拉党结派。

    他不下决心狠狠地整治,又怎么能让朝廷里振作起来呢? 他继续看了下去,果然,下面的批示,就大多是有关朋党之事的。

    张廷玉看得出来,雍正皇帝最痛恨的就是结党营私。

    什么“同窗”、“同年”、“同科”、“同乡”、“同庚”等等,更为雍正忌讳。

    张廷玉知道,已经去世的康熙皇帝是一代明君。

    康熙在位之初,国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和眼下的情形不能相提并论。

    但是到了康熙晚年,吏治腐败,贪风日炽,从阿哥们的结党谋私,又到大臣们的拉帮结派,正一天天地把大好江山侵蚀得变了模样。

    这种歪风,如不狠狠刹住,是万万不行的。

    雍正现在下大力气整饬吏治,不仅是他的性格所致,也是势在必行。

    作为宰相,他自然应该为皇上的干秋大计出一把力。

     他正在一边看着又一边思索,没注意雍正已经来到他的身边。

    皇上亲切地叫着他的名字问:“廷玉,你看完了吗?朕的处置如何?” 张廷玉连忙站起来回答:“回皇上,臣看完了。

    臣以为,皇上这样的处置是十分恰当的。

    只是,这一叠文书足足有七万多字啊!皇上看得这么仔细,不但全都做了记号,还写出了这么中肯的批语,实在让人惊奇。

    圣上勤政是好的,但这样是不是也太劳苦了些?” 雍正浅浅一笑说:“当然,你说得不无道理,朕哪能不累呢?可是,朕不能不这样做呀!先帝年高勤倦,松弛了这么多年了。

    朕不下决心整治,怎么能行呢?哎,你看了朕的批语有何感想?” “臣以为并无不当之处。

    ” “是不是太苛刻了些?” “不不不,万岁……” “你不要怕嘛。

    这‘苛刻’二字,是朕自己说的。

    当今天下贪风日盛,朋结党援,朕就是冲着这一个‘贪’字和一个‘党’字来做文章的。

    古人说,‘矫枉过正’,这话说得真好。

    要矫枉就得过正,不过正就不能矫枉!朕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矫枉过正啊!” 张廷玉连忙躬身回答:“是,圣虑深远,臣不能及。

    ” 雍正立刻打断了张廷玉的话:“不不不,廷玉,你是在朕身边做事的人,以后不要这样说话,也不要因为朕爱听什么就说什么。

    你是老臣了,大概早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雍亲王,雍亲王,刻薄寡恩赛阎王’。

    其实,这话只能算说对了一半。

    朕确实是刻薄挑剔,也确实是眼里揉不得沙子,可是朕并不寡恩。

    对于那些忠心耿耿办事的臣子,朕从来是给予厚恩,也给予厚待的。

    比如你,只要你真的懂了朕的心意,朕今生今世也不会屈待你。

    ”说到这里,雍正突然笑了笑又说,“廷玉呀,朕早年曾听说阎罗殿上有这么一副楹联,写着‘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这对联写得真好,朕就将此联赠你如何?” 张廷玉是何等样人,他怎么能不知这楹联的含义,他又怎么能不知道雍正此时此刻的心情?那不就是说,一个人立身处世,都要凭着本来面目去做。

    不要装假,不要去故作姿态,更不要弄虚作假。

    只要他这样做了,皇上就永远不会亏待他。

    张廷玉翻身跪倒:“臣恭聆皇上教诲,永不负皇上重托。

    不过……” “有什么话你就大胆地说嘛,不要这样吞吞吐吐的。

    ” “是,臣确实有句话要对皇上说。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