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神尼应劫

关灯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春意浓,一切都是嫩的,一切都是美的。

     且看这首七绝,闭着眼想想诗人笔下描述的情景,人在村野间,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吹而不寒,入目嫩绿一片,耳中横笛频送,牧童穿蓑衣,坐牛背,拦路笑问之,遥指杏花村,这情景委实是美得醉人。

     春在江南美,在西湖更美。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云山已作蛾眉浅,山下无流清似眼”,以东坡居士笔下西湖的美,加上这江南的春,西湖的美该是美绝尘寰。

     今夜有月,但月在淡淡的云中隐着。

     当成群仕女买画舫游湖,湖上笑语如珠的时候,一个瘦瘦小小的人影,出现在孤山西北“西冷桥”畔。

     这个人,缁衣芒鞋,赫然是悟因神尼。

     这位佛门得道比丘也怪,她宁舍西湖诸景,跑来这偏僻清冷的“西冷桥”畔作甚? 看! 旋见她停身在傍依孤冢的小亭前,小亭碧格札梁,虽小,而不失其雅致,亭中对联甚多,只见: “蹬大珠联,尽有值人居北里,坐歌画舫,状鼓芳冢占西冷。

    ” 还有:“花须柳眼深无限,飞絮有丝亦多情。

    ”敢情,这儿是俊丽一时,钱塘名妓的苏小小墓。

     只见悟因神尼抬眼望月,轻叹一声,一缕清音冲口而出,划空直上: “妾本钱塘江上住, 花开落,不管流年度, 燕子衔将春色去, 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 檀板轻敲,当微黄金缕, 梦断彩云无觅路, 夜凉明月去春浦……” 余音犹自萦绕,她一叹又哼道:“君住襄阳妾住吴,无情人寄有情书,当年若也未相访,还有于潜绢事无,当年此地……唉……”在这一声轻叹中,她飘然迈步,折向北去。

     她越走越偏僻,月色中,这一路空荡寂静,就她一个人,但是她缁衣飘飘,步若行云流水,直往北去。

     没一会儿,她到了“西溪”。

     这一带全是水乡风光,月色下看,山明水净,水中含烟,三五人家,叠恰情趣。

     这一带的芦花很有名,初秋时吐穗似雪,泱泱乎如银海,所谓:“白头老人岸巾帻,坐对芦花长叹息。

    ”写景返真。

     这一带的梅花也很有名,早春花开,船由梅花树下徐徐荡入,梅花如盖,弥漫如雪,正如诗人所说:“我来值春初,言访梅花窟,十里五里间,千堆万堆雪。

    ” 四处平林小岫,两岸柳披抚眉,一面船摇,一面攀枝而过,委实是赏春美事,而悟因神尼此时跑来此地干什么? 只见她停身在小溪边上,眼往千万条垂柳的小溪中搜寻了片刻,旋即盘膝坐下,闭目合什。

     而转眼间,那小溪两旁的柳树丛里响起一缕清音,如金声玉振,直逼茫茫夜空,吟的是: “英雄气概美人凤, 铁骨冰心自古同, 守素耐寒知己少, 一生惟与雪交融, 生平最薄封侯愿, 愿与梅花过一生, 无非时艰深愧我, .一腔心事诉梅花, 天寒岁暮客魂销, 梦绕西湖西冷桥, 我似梅花梅似我, 一般孤僻甚无聊, 生平有痴爱梅寂, 到处能安便是家, 消爱一生香云海, 至今长抱玉无瑕, 画成尽畅冰额小, 姑射天然出世姿, 仙骨姗姗清绝俗, 一生孤洁少人知……” 吟声初起时,悟因神尼神情一震,猛睁双眼,尽入眼间,她又趋于平静,又缓缓地闭上了眼。

     吟声落后,余音犹自环绕夜空。

    垂柳摇曳,水波动荡,从那柳树丛中,缓缓地摇出了一叶小舟。

     船上只有一个人,那是个身材颀长的人,长眉凤目,长髯五绺,停立船头,飘逸洒脱,想早年年轻时必然是位风靡一时的美男子。

     可不是么,瞧那气度,瞧那姿态,纵然上了年纪也醉人。

     船上就只有青衣老者一个人,怪的是未见有人操舟,那叶小舟逆流直上,缓缓居然滑出了柳树丛。

     甫出柳树丛的第一眼,他便望向岸上的悟因神尼,倏地,异采暴闪,脸上泛起了一种轻微的激动。

     很快地,小船靠岸,他站在船上凝望了悟因神尼良久,才突然开口缓缓说道:“你终于来了。

    ” 悟因神尼仍然闭目合什淡淡地道:“是的,我来了,我能不来么,功德未成,善果未修,为了我的今后,我只好来了。

    ” 青衣老人勉强一笑道,“多少年没见,别一见面就蹩扭,好么?我在信上说的很清楚,我不得已,唯恐你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