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关灯
    他字算不上多好,只能说一笔一划写得工整,与抄书的僧人相比差的远了。

     莫文远很懂规矩,进藏书阁前先洗净双手,晾干,路过一楼时更是对供奉诸佛拜拜,跟他一同进阁的僧人心中熨帖,心说此子不愧与我佛有缘,总角之年未至就如此懂礼,竟一点都不像是平民百姓家的孩子。

     士族的小郎君小娘子在他这岁数都不见如此乖巧。

     经书、史书、农书、医书、杂记……唐代书没有在封面印名字的爱好,其装订形式更不是现代的线装书或者胶状书,无书脊可言。

    眼下距离雕版印刷术普及还有近两百年,书本的唯一流传形式就是抄书,故而摆放在藏经阁架上的是一卷卷卷轴,只有将卷轴打开才能看见其中的文字。

     藏经阁内管理卷轴的和尚跟莫文远介绍书籍种类,最后他在杂记中抽了一卷,带到光线明亮的书房里看了。

     大兴善寺除了寺庙之外,更是长安最大的译场,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禅师,翻译梵文经的天竺僧人,前来学习的日本僧人,都在此行走。

     有了译场名头,兴善寺便不可同其他小寺庙一样,僧人除了做早课就是坐禅、外出做法事,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要学习。

     寺院内除了正殿以及和尚休息的寮屋之外,还盖了书房,制式同书院内的书房相似,莫文远被安排在一偏僻的小书房内看书,相对其他房间,这里的人最少,即使小孩子无聊了也不怕他打扰太多人。

     他的座位旁有僧侣几人,有的年纪大,有的年纪轻,忽看见一稚子进门像模像样地看书,也很惊讶,年轻的和尚心不够定,在抄写佛经的同时偷偷用眼角的余光看他,倒是莫文远不动如山,一双招子黏在卷轴上。

     说来也神奇,他随手一拿,拿到了道家的炼丹笔记,莫文远边看边吐槽,佛教莫不是也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套路,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想要跃过道教抢信徒,就要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 胡思乱想一会儿,他差点都被自己逗笑了,好在莫文远还记得自己在书房,周围静悄悄,没让自己笑出声来干扰到其他人。

     看着看着,其中一段描述倒是吸引到他了。

    书中文字描述的是汉时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炼丹术,描述时深情并茂,还配有图。

     莫文远不通炼丹术,那些图印在他眼中就像是诸葛武侯的八阵图,令他眼花缭乱,迷惑不解,但迷惑着迷惑着,他却明性了其中一幅图的真谛。

     上说淮南王刘安为求仙问道,重金招揽江湖方士,并同他最为信任的道人在八公山上求仙问道,炼丹著书,其中一位方士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