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关灯
小
中
大
【译文】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解析】孔子可以说反反复复劝说季康子以德治国,善待百姓,可是,季康子做不到。
说得多了,季康子都有些烦孔子了。
孔老师说得对,身正不怕影子斜,风正不怕草歪歪。
【现实解说】好人当政,再糟糕也糟糕不到哪里去;坏人当政,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8.10(13.30)★★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 【译文】孔子说:“让没有经过训练的百姓去作战,就等于让他们去送死。
” 【解析】三桓平时舍不得出钱对百姓能够进行军事训练,打起仗来自然是送死的情况多。
鲁国军队的战斗力很差,孔子在世的时候,鲁军与吴军和齐军都有过战斗,结果都是惨败。
事实上,三桓本身就已经没有什么军事训练了,打仗的时候往往是三桓先逃跑。
【现实解说】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样是不行的。
所以,教育很重要,投入不能少。
8.11(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 【译文】孔子说:“善待百姓教化百姓,七年之后,百姓也可以用来打仗了。
” 【解析】善人是什么?有解释为人善之人,有解释为统治者,这里把善解释为动词,善待的意思。
七年,历来的解释也不少,马王堆出土《十六经》中注释为“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以刑正,六年而民敬畏,其年而可以正(征)”。
其实这句话应该参照当初狐偃对晋文公的话,要让百姓死心塌地心甘情愿地为国家打仗,首先要善待他们教化他们,要让他们对国家信任。
至于七年,并不是一个确数。
【现实解说】善待百姓,百姓就愿意为国出力。
教化百姓,百姓就懂得怎样为国出力。
8.12(14.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
夫如是,奚其丧?” 【译文】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孔子说:“因为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解析】孔子对季康子总是语中带刺,季康子对孔子的态度也逐渐改变。
这一次,孔子说到了卫灵公如何荒淫无道,季康子很不客气地提出刁钻问题,孔子有些始料未及。
孔子就说卫灵公用人还是比较好,几个关键岗位都用对
说得多了,季康子都有些烦孔子了。
孔老师说得对,身正不怕影子斜,风正不怕草歪歪。
【现实解说】好人当政,再糟糕也糟糕不到哪里去;坏人当政,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8.10(13.30)★★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 【译文】孔子说:“让没有经过训练的百姓去作战,就等于让他们去送死。
” 【解析】三桓平时舍不得出钱对百姓能够进行军事训练,打起仗来自然是送死的情况多。
鲁国军队的战斗力很差,孔子在世的时候,鲁军与吴军和齐军都有过战斗,结果都是惨败。
事实上,三桓本身就已经没有什么军事训练了,打仗的时候往往是三桓先逃跑。
【现实解说】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样是不行的。
所以,教育很重要,投入不能少。
8.11(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 【译文】孔子说:“善待百姓教化百姓,七年之后,百姓也可以用来打仗了。
” 【解析】善人是什么?有解释为人善之人,有解释为统治者,这里把善解释为动词,善待的意思。
七年,历来的解释也不少,马王堆出土《十六经》中注释为“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以刑正,六年而民敬畏,其年而可以正(征)”。
其实这句话应该参照当初狐偃对晋文公的话,要让百姓死心塌地心甘情愿地为国家打仗,首先要善待他们教化他们,要让他们对国家信任。
至于七年,并不是一个确数。
【现实解说】善待百姓,百姓就愿意为国出力。
教化百姓,百姓就懂得怎样为国出力。
8.12(14.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
夫如是,奚其丧?” 【译文】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孔子说:“因为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解析】孔子对季康子总是语中带刺,季康子对孔子的态度也逐渐改变。
这一次,孔子说到了卫灵公如何荒淫无道,季康子很不客气地提出刁钻问题,孔子有些始料未及。
孔子就说卫灵公用人还是比较好,几个关键岗位都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