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关灯
的表情和态度,要做到这一点,不太容易啊。

     18.34(10.26) 升车,必正立,执绥。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译文】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

    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解析】做什么事情都规规矩矩,小心翼翼,还要有风度。

     【现实解说】有的土财主暴发户,有了钱之后飞扬跋扈,指指点点,吆三喝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钱。

     18.35(10.27)★★★★★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译文】(孔子和弟子们)表情庄重起来,上体稍前倾,张臂细步趋行,在祭祀地点集中起来。

    (孔子说):“在山梁上进献山鸡,是时候了。

    ”子路把山鸡放到祭品摆放的地方,(大家)三次下跪磕头,然后站了起来。

     【解析】这段话历来的解说都很模糊,也是说法不一。

    普遍的说法是这样的: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

    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这种普遍的说法语焉不详,不知所云,牵强附会。

    遗憾的是,几千年来,都是这样蒙混过关的。

     我们注意到,整个《论语》的第十篇都是在讲述孔子的生活规律和接人待物,这一章却突然跳跃出去,去讲野鸡,岂不怪哉?所以,这段话讲的还是孔子在生活中的一种做法。

    什么做法?祭祀。

     这是孔子和弟子们在山坡上祭祀山神的程序和场景,祭品则是山鸡,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

     翔,是翔趋的意思。

    翔趋是古代的一种礼容。

    上体稍前倾,张臂细步趋行。

    共,是供,供奉的意思。

    嗅是磕头的意思,取狗嗅之意,也就是鼻子碰到地上。

    从这个角度说,这应该是祭山神,鼻子碰地表示对山神的敬重。

    “而作”就是站起来,前面(10.25)中有“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现实解说】野外的祭祀其实类似驴友,但是比驴友更有内涵,也更有亲和力。

    现在的驴友多半只知道到处转,像驴一样没有目的,没有文化内涵,只是为了赶时髦或者释放多余的精力。

    其实,不妨增加一些祭祀的内容,多一些文化内涵,能吸引更多的人和有更丰富的话题。

     18.36(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及席,子曰:“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