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关灯
性格,做官是很不合适的,做老师则是最好不过。

    所以,子夏后来成了魏文侯的老师,却不肯在魏国做官。

     【现实解说】感觉子夏应该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9.13(19.1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

    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译文】子游说:“子夏教的那帮小兔崽子,做些打扫卫生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切,言偃太过分了。

    君子为人为学之道,当初老师先传授给谁?谁能够坚持如一?就像草和木一样,人和人是有区别的。

    君子为人为学之道,怎么可以随便胡说八道呢?能够尊从老师的教诲有始有终的,难道只有圣人吗?”(旧译法:子夏的回答:“唉,子游错了。

    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

    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学生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解析】这根本就是在吵架,子游对子夏学生的评价很不客气甚至有些恶毒,子夏非常气愤地予以回击,师兄弟之间,通常相互之间的称呼只提字不提姓,所以子夏称子游为言游,语气就已经是很严重了。

    子游攻击子夏的教学,子夏当然不会用防守的态势来作解释,而是反而攻击子游的人品,这符合子夏的性格。

    子夏比子游大一岁,大致受业也要早一些,因此才说到先后的区别,意思是怎么说我也是你的师兄,你不应该这样无礼。

    大致当初孔子在世的时候曾经要求子夏子游等人不要互相攻击,他们也当面应承过,如今子游开了战端,子夏因此才有了君子要有始有终这样的话。

     子夏和子游的矛盾很早就有,当初在卫国的时候,两人的岁数还小,都在孔子身边伺候老师。

    有一次,孔子要出行,看天色似乎要下雨,孔子正在犹豫要不要拿雨伞的时候,子游说话了:“老师,子夏有把好伞,叫他拿来用吧。

    ”子夏确实有把伞,是子贡才送给他的。

    子游之所以建议用子夏的伞,不仅仅出于嫉妒,实际上还想让子夏难受,因为子夏比较吝啬,平时绝对不借东西给别人。

     “别出这馊主意了。

    ”孔子当然知道子游的算盘,也当然不会上当。

    “子夏这个人不是那种很大方的人,不过这没有什么。

    告诉你,跟一个人交往,尽量交他的长处,不要触碰他的短处,这样就能长久地交往。

    ” 这件事情见于《说苑》。

    孔子将行,无盖,弟子曰:“子夏有盖,可以行。

    ”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短于财!吾闻与人交者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长矣。

    ” 孔子去世后,子夏回学校担任老师,子游可能也回了学校,也有可能还在做官。

    但是子游一向对子夏不服气,内心里对孔子把《诗经》和《春秋》都传给子夏大致也有些愤愤不平,因此来找子夏的茬,挖苦讽刺,发泄自己的不满。

    但是有子贡、冉有等大师兄们在,子游也不敢太过分。

     【现实解说】说风凉话的人什么时候都有,师兄弟之间羡慕嫉妒恨也算是贯穿历史的。

    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