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关灯
小
中
大
有叛乱,只是办了蠢事,如今自己被赶走没关系,希望能够另立继承人,保留臧家的封地和地位。
于是,鲁襄公任命臧为为臧家继承人,臧纥在防地办了移交手续之后,逃亡齐国去了。
为什么说臧纥并没有要挟鲁襄公呢?第一,臧纥本人自身难保,完全没有资格要挟鲁襄公;第二,要挟鲁襄公没有意义,因为鲁襄公也要看季武子的脸色说话。
那么,臧纥为什么要提这样的要求呢?第一,臧纥与鲁襄公的关系非常好,这相当于请朋友帮忙;第二,臧纥确实很担心家族失去地位。
而臧家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是基于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鲁国的“亲亲上恩”的传统,大家都是周公后代,也不好意思赶尽杀绝;第二是季武子已经明白臧纥是被冤枉的;第三则是鲁襄公出面斡旋,大家趁机给个台阶。
这件事情上,臧纥做了蠢事,但是能够冒着风险回来帮助哥哥拿到继承权,则反映了他为了家族甘愿冒险,而不是要挟国君。
【现实解说】有的事情是犯忌讳的事情,虽然你不是那个意思,也会被人认为是那个意思。
譬如,你向你的客户或者下属借钱,就会被认为是索贿。
16.14(14.43)★★ 原壤夷俟。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
【译文】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
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这么老了还不死,真是害人虫。
”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解析】春秋时期没有椅子凳子,所谓的坐都是跪坐,屁股坐在自己的腿上。
现在泰国人还是跪坐,不过屁股不在腿上,而脚不能向前,一定是在屁股旁边,否则就是不礼貌。
所谓夷俟,就是坐平了,屁股坐在地上,大抵两只腿也都伸直了向前,这样固然舒服,却是很不礼貌的。
原壤是鲁国人,孔子的老朋友,对于周礼很是蔑视。
孔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朋友?基本上应该是小时候一块捡破烂的朋友了,也就是发小。
《礼记?檀弓下》记载,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孔子帮他清洗棺木。
原壤跳到棺材边说:“我很久没有唱歌了。
”于是唱道:“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斑白的狸猫之首,牵着你柔软的手。
)”孔子装作没听见而走开。
随从的人问:“先生不可以使他停止吗?”孔子道:“据我所知,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他老娘是他的亲人,我是他的朋友。
他怎样对待他的亲人是他的事情,我只需要做到朋友该做的就是了。
)” 这一次呢,孔子就很生气了,心说:“你对你老娘怎样我不管,可是你对老朋友我也这么不礼貌,我揍你。
”于是,孔子骂了几句,还用手杖敲打原壤。
基本上,这也算是老朋友之间开个玩笑,估计原壤也是哈哈大笑,然后说“我逗你玩”。
其实孔子也并不是真的讨厌原壤,否则也不会去看他。
相反,孔子的内心倒很喜欢原壤,因为跟他在一起很轻松自在,无拘无束。
老不死,这个常用语来于这里。
【现实解说】人老了,该退休就退休吧。
16.15(5.2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译文】孔子说:“甯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糊涂。
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学得到,他的那种装糊涂别人就学不到了。
” 【解析】这是孔子修《春秋》的时候做出的评论。
宁武子就是宁俞,宁俞是宁姓和俞姓的祖先,卫国公族。
关于宁俞的聪明,《春秋》上多有记载,可是关于宁俞的装糊涂,就没有记载了。
不过,宁俞能够在纷乱的世道中多次为国家立功,并且保全了家族,确实非常聪明能干。
宁俞早于孔子,是鲁僖公时代的人。
那时候卫国国君卫成公投靠楚国,对抗晋国。
城濮之战晋国大胜,晋文公称霸,卫成公逃奔楚国和陈国之后,通过关系求得晋文公原谅,回到卫国,却杀死了代理国君的叔武,被晋文公审判,宁俞等三人为卫成
于是,鲁襄公任命臧为为臧家继承人,臧纥在防地办了移交手续之后,逃亡齐国去了。
为什么说臧纥并没有要挟鲁襄公呢?第一,臧纥本人自身难保,完全没有资格要挟鲁襄公;第二,要挟鲁襄公没有意义,因为鲁襄公也要看季武子的脸色说话。
那么,臧纥为什么要提这样的要求呢?第一,臧纥与鲁襄公的关系非常好,这相当于请朋友帮忙;第二,臧纥确实很担心家族失去地位。
而臧家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是基于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鲁国的“亲亲上恩”的传统,大家都是周公后代,也不好意思赶尽杀绝;第二是季武子已经明白臧纥是被冤枉的;第三则是鲁襄公出面斡旋,大家趁机给个台阶。
这件事情上,臧纥做了蠢事,但是能够冒着风险回来帮助哥哥拿到继承权,则反映了他为了家族甘愿冒险,而不是要挟国君。
【现实解说】有的事情是犯忌讳的事情,虽然你不是那个意思,也会被人认为是那个意思。
譬如,你向你的客户或者下属借钱,就会被认为是索贿。
16.14(14.43)★★ 原壤夷俟。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
【译文】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
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这么老了还不死,真是害人虫。
”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解析】春秋时期没有椅子凳子,所谓的坐都是跪坐,屁股坐在自己的腿上。
现在泰国人还是跪坐,不过屁股不在腿上,而脚不能向前,一定是在屁股旁边,否则就是不礼貌。
所谓夷俟,就是坐平了,屁股坐在地上,大抵两只腿也都伸直了向前,这样固然舒服,却是很不礼貌的。
原壤是鲁国人,孔子的老朋友,对于周礼很是蔑视。
孔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朋友?基本上应该是小时候一块捡破烂的朋友了,也就是发小。
《礼记?檀弓下》记载,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孔子帮他清洗棺木。
原壤跳到棺材边说:“我很久没有唱歌了。
”于是唱道:“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斑白的狸猫之首,牵着你柔软的手。
)”孔子装作没听见而走开。
随从的人问:“先生不可以使他停止吗?”孔子道:“据我所知,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他老娘是他的亲人,我是他的朋友。
他怎样对待他的亲人是他的事情,我只需要做到朋友该做的就是了。
)” 这一次呢,孔子就很生气了,心说:“你对你老娘怎样我不管,可是你对老朋友我也这么不礼貌,我揍你。
”于是,孔子骂了几句,还用手杖敲打原壤。
基本上,这也算是老朋友之间开个玩笑,估计原壤也是哈哈大笑,然后说“我逗你玩”。
其实孔子也并不是真的讨厌原壤,否则也不会去看他。
相反,孔子的内心倒很喜欢原壤,因为跟他在一起很轻松自在,无拘无束。
老不死,这个常用语来于这里。
【现实解说】人老了,该退休就退休吧。
16.15(5.2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译文】孔子说:“甯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糊涂。
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学得到,他的那种装糊涂别人就学不到了。
” 【解析】这是孔子修《春秋》的时候做出的评论。
宁武子就是宁俞,宁俞是宁姓和俞姓的祖先,卫国公族。
关于宁俞的聪明,《春秋》上多有记载,可是关于宁俞的装糊涂,就没有记载了。
不过,宁俞能够在纷乱的世道中多次为国家立功,并且保全了家族,确实非常聪明能干。
宁俞早于孔子,是鲁僖公时代的人。
那时候卫国国君卫成公投靠楚国,对抗晋国。
城濮之战晋国大胜,晋文公称霸,卫成公逃奔楚国和陈国之后,通过关系求得晋文公原谅,回到卫国,却杀死了代理国君的叔武,被晋文公审判,宁俞等三人为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