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关灯
★★★★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经过一代人才能实现仁政。

    ” 【解析】如果有王者的出现,一定是经过一代人的积累才达到仁政的。

    孔子会举的例子是周武王,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是经过周文王一代的积累。

    所以,出现一个王者,需要两代人。

    一代人打基础,第二代人来实现。

     世,古时以三十年为一世。

    那么,不管是一代人,还是三十年。

    总之,王者需要一代人或者三十年完成的目标,孔老师三年就完成了。

     有趣的是,这三段话竟然在《论语》中放在一块,这不是要让孔老师尴尬吗? 【现实解说】治理一个国家,特别是治理一个能够长治久安的国家,真的需要三十年。

    所以,不要以为改革可以一蹴而就,一个国家,需要一个好的制度来保障。

     19.4(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 【译文】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和谐社会了。

    ” 【解析】孔老师没去齐国之前,以为齐国很落后。

    在这样的情况下,孔老师说了上面的话。

    这不怪他,只怪他没去过齐国。

     齐国的开国国君是姜太公,鲁国的开国国君是周公的儿子伯禽。

    齐鲁两国都是侯爵国家,一开始国家大小差不多。

    治理国家的思路上,两国截然不同。

    姜太公简化风俗,入乡随俗,大力发展工商业,齐国因此发展很快;伯禽则是移风易俗,用周礼改变当地的风俗,重视农业轻视工商。

    没有多久,两国的差距就出来了,齐国越来越强大,鲁国当然也越来越强大,但是远远落在齐国之后。

     到了管仲为齐国上卿的时候,齐国的治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更加强大富裕和开化。

    到了孔子这个时候,齐国已经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富裕程度远超鲁国。

    可惜的是,孔老师不知道天外有天,还以为齐国人民等着周礼去拯救呢。

     后来孔老师去了齐国,待了一年时间,这才发现自己弄反了,这才明白为什么有钱人都想移民到齐国了。

     【现实解说】谁先进谁落后,靠吹牛是不行的,靠想象是不行的。

     19.5(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 【解析】在解说这段之前,先来看看《荀子》中的一段记载。

     按《荀子》。

    子路入,子曰:“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