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关灯
小
中
大
着容淖往松林东坡去,速度不算慢。
容淖初学骑马,进这种有橫枝乱丫的雪林子十分谨慎,留心着以免惊了马。
哈斯拿眼风夹她,似是看不下去她的磨蹭,勒停与她并行,膝盖碰上膝盖,一把夺过她的马缰,带着一起走。
不多时,到达一处能避风的山坳,这里不光设有布障,竟还零零散散聚了不少沉着脸的贵女。
见到两位公主,众人纷纷起身行礼,动作极轻,也不出声,似乎怕惊动了谁。
容淖粗略扫了下人数,估计此次随驾的宗女全聚在此处了。
这是在做什么? 在冰天雪地里神神秘秘相聚却又不说话,还一个比一个脸色臭。
容淖心底狐疑刚起,立马被随风传入耳中的男声解惑了。
“你们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粗嘎的男声听起来很刺耳,话里话外的意思更是令人作呕,“简亲王死了,那些宗女格格近来都做素净打扮,不比先前花枝招展时能迷惑人。
简简单单好啊,贵精不贵多嘛,就像咱们蒙古贵族展示身份的三件东西鼻烟壶、匕首和马鞍。
看上面的图案和镶嵌的金银珠宝,便知该轻该重。
那些格格现在多半是一件裘衣、三两首饰,一眼便能看明出身境况。
” 似乎有人阻止如此轻挑谵语。
起头那人骂骂咧咧几句,嘴上不以为意,却没再胡咧下去,倒是有另一道声音跟着大放厥词,“尚不到公主,也千万不能将就。
” “咱们娶那些斜眼看人的宗室格格可不就是图个‘利’字,否则为何要往帐篷里抬个可能蒙古话都囫囵不明白的女人,还得捧着供着,生怕在没生下儿子前人先死了。
” 容淖眉梢轻挑,目光再次扫过山坳众宗女,终于明白这群人聚在此处的缘由了。
——相看。
再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在男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女方偷偷相看。
本朝入关后为维护统治,对蒙古奉行三大国策,其中第二条正是‘南不封王北不断亲’。
远嫁蒙古,为满蒙联姻尽一份力是多半宗室女子的宿命。
皇帝虽未下过明旨,但所有宗室都有自觉,不会把女儿私自许人。
及至婚龄,会上折子请皇帝指婚。
今天这群宗女能够悄悄出现在蒙古王公聚集的地方附近,定是得了上头的开恩默许,允她们悄悄来相看一眼未来夫婿。
因为三大国策第一条是分封以制其力。
漠南漠北总共分为两百多个盟和旗,各部落互不从属,也不统一,力量分散,形同散沙。
这两百多个盟旗,实力各不相同,不是每部都像漠南科尔沁部那样有拉拢或牵制的必要,需要皇帝用公主或者血脉亲近的和硕格格去和亲笼络。
很多小部落只需一个满蒙亲善的象征以及一点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不需要太花心思。
于是出身不显的宗女们有了用处——联姻。
因为据建朝那会在“北不断亲”国策定下的规矩。
固伦及和硕公主之子除袭父爵之子外,其余闲散诸子均封一等台吉。
郡主闲散之子封二等台吉。
县主、郡君、县君之子为三等台吉。
乡君及以下未得封爵的宗室格格之子为四等台吉。
额驸与妾室庶出之子也可按照嫡母的爵位受封一至四等台吉。
一至四等台吉待遇逐级递减。
所以许多蒙古贵族打心底其实是很愿意娶宗女的。
——不仅能得个皇亲名头,还能靠多生儿子落下不少实惠。
毕竟多一个台吉儿子多一份俸禄。
蒙古诸部无论贵贱皆限于封关令不得随意入关,牧马放羊,看天吃饭,日子不好过。
岁岁年班入关上京都有蒙古贵族哭穷,求加岁俸。
算起来,娶公主或宗女多生儿子算是这些草原贵族致富的捷径。
公主数量有限,身份特殊,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谁都配尚主的。
可宗女们多啊,且不那么紧要。
虽同为紧密满蒙关系的政治联姻,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各部贵族垫垫脚就可能够到。
也正因人多,各人爵位有高低之分,名下之子待遇也不相同。
所以娶宗女的蒙古贵族,自然是削减了脑袋想娶高爵位的宗女,惠及自身,恩荫子孙。
譬如不远处这群正对宗室女挑肥拣瘦的人。
“是得往高了找,我阿布跟我说,那种寒素纤纤的第一眼看就知道不成,得选结实阔气的,她当初就那样选中了我额吉。
你们想啊,关内娇生惯养的女人在咱们草原扎不了根,只那么几年时间,抓紧多找些女人生几个儿子。
若有意外,鞭梢去了鞭本在嘛……” 容淖听得直皱眉,毫不掩饰嫌恶之色。
她从不认为男女想高嫁或高娶是错,但听这些人说话真是觉得脏了耳朵。
“鞭梢去了鞭本在”是民间俗话,容淖在简亲王府时,曾听福晋一脸讥诮地提过下一句,——“死个媳妇小破财。
” 显然,在场宗女不止容淖知道这后半句,有几个宗女直接气哆嗦了,面色白得像鬼。
宗室子嗣丰茂,皇帝日理万机没那么闲给每个宗女安排婚事,多半是透个偏向,具体由宗室去把握。
此
容淖初学骑马,进这种有橫枝乱丫的雪林子十分谨慎,留心着以免惊了马。
哈斯拿眼风夹她,似是看不下去她的磨蹭,勒停与她并行,膝盖碰上膝盖,一把夺过她的马缰,带着一起走。
不多时,到达一处能避风的山坳,这里不光设有布障,竟还零零散散聚了不少沉着脸的贵女。
见到两位公主,众人纷纷起身行礼,动作极轻,也不出声,似乎怕惊动了谁。
容淖粗略扫了下人数,估计此次随驾的宗女全聚在此处了。
这是在做什么? 在冰天雪地里神神秘秘相聚却又不说话,还一个比一个脸色臭。
容淖心底狐疑刚起,立马被随风传入耳中的男声解惑了。
“你们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粗嘎的男声听起来很刺耳,话里话外的意思更是令人作呕,“简亲王死了,那些宗女格格近来都做素净打扮,不比先前花枝招展时能迷惑人。
简简单单好啊,贵精不贵多嘛,就像咱们蒙古贵族展示身份的三件东西鼻烟壶、匕首和马鞍。
看上面的图案和镶嵌的金银珠宝,便知该轻该重。
那些格格现在多半是一件裘衣、三两首饰,一眼便能看明出身境况。
” 似乎有人阻止如此轻挑谵语。
起头那人骂骂咧咧几句,嘴上不以为意,却没再胡咧下去,倒是有另一道声音跟着大放厥词,“尚不到公主,也千万不能将就。
” “咱们娶那些斜眼看人的宗室格格可不就是图个‘利’字,否则为何要往帐篷里抬个可能蒙古话都囫囵不明白的女人,还得捧着供着,生怕在没生下儿子前人先死了。
” 容淖眉梢轻挑,目光再次扫过山坳众宗女,终于明白这群人聚在此处的缘由了。
——相看。
再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在男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女方偷偷相看。
本朝入关后为维护统治,对蒙古奉行三大国策,其中第二条正是‘南不封王北不断亲’。
远嫁蒙古,为满蒙联姻尽一份力是多半宗室女子的宿命。
皇帝虽未下过明旨,但所有宗室都有自觉,不会把女儿私自许人。
及至婚龄,会上折子请皇帝指婚。
今天这群宗女能够悄悄出现在蒙古王公聚集的地方附近,定是得了上头的开恩默许,允她们悄悄来相看一眼未来夫婿。
因为三大国策第一条是分封以制其力。
漠南漠北总共分为两百多个盟和旗,各部落互不从属,也不统一,力量分散,形同散沙。
这两百多个盟旗,实力各不相同,不是每部都像漠南科尔沁部那样有拉拢或牵制的必要,需要皇帝用公主或者血脉亲近的和硕格格去和亲笼络。
很多小部落只需一个满蒙亲善的象征以及一点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不需要太花心思。
于是出身不显的宗女们有了用处——联姻。
因为据建朝那会在“北不断亲”国策定下的规矩。
固伦及和硕公主之子除袭父爵之子外,其余闲散诸子均封一等台吉。
郡主闲散之子封二等台吉。
县主、郡君、县君之子为三等台吉。
乡君及以下未得封爵的宗室格格之子为四等台吉。
额驸与妾室庶出之子也可按照嫡母的爵位受封一至四等台吉。
一至四等台吉待遇逐级递减。
所以许多蒙古贵族打心底其实是很愿意娶宗女的。
——不仅能得个皇亲名头,还能靠多生儿子落下不少实惠。
毕竟多一个台吉儿子多一份俸禄。
蒙古诸部无论贵贱皆限于封关令不得随意入关,牧马放羊,看天吃饭,日子不好过。
岁岁年班入关上京都有蒙古贵族哭穷,求加岁俸。
算起来,娶公主或宗女多生儿子算是这些草原贵族致富的捷径。
公主数量有限,身份特殊,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谁都配尚主的。
可宗女们多啊,且不那么紧要。
虽同为紧密满蒙关系的政治联姻,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各部贵族垫垫脚就可能够到。
也正因人多,各人爵位有高低之分,名下之子待遇也不相同。
所以娶宗女的蒙古贵族,自然是削减了脑袋想娶高爵位的宗女,惠及自身,恩荫子孙。
譬如不远处这群正对宗室女挑肥拣瘦的人。
“是得往高了找,我阿布跟我说,那种寒素纤纤的第一眼看就知道不成,得选结实阔气的,她当初就那样选中了我额吉。
你们想啊,关内娇生惯养的女人在咱们草原扎不了根,只那么几年时间,抓紧多找些女人生几个儿子。
若有意外,鞭梢去了鞭本在嘛……” 容淖听得直皱眉,毫不掩饰嫌恶之色。
她从不认为男女想高嫁或高娶是错,但听这些人说话真是觉得脏了耳朵。
“鞭梢去了鞭本在”是民间俗话,容淖在简亲王府时,曾听福晋一脸讥诮地提过下一句,——“死个媳妇小破财。
” 显然,在场宗女不止容淖知道这后半句,有几个宗女直接气哆嗦了,面色白得像鬼。
宗室子嗣丰茂,皇帝日理万机没那么闲给每个宗女安排婚事,多半是透个偏向,具体由宗室去把握。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