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关灯
嘴。

     这样长的好,还能在报纸上投稿的好姑娘可不多,可惜她家里没有合适的小伙子。

     沈安安出了邮局,迫不及待的打开信封。

    考虑到过几年的政策改变,她写文章的内容也比较保守。

     先打开少儿报的回信,她投稿的是一篇寓言故事,大概有两千字左右。

    信封里面夹着19.2块的稿费、一张千字10块的稿费单和一封回信。

     川德省人民日报的信封里只有一封回信,表示她写的文章不错,但是不太符合他们报纸的内容。

     回信里编辑还提供了几个其他报社的投稿地址,鼓励她多试试。

     沈安安看到拒稿也并不沮丧,记得给人民日报投稿的是一篇描写镇上一处景点的游记,可能确实不太符合。

     不过之后,可以多研究研究这些报纸,每家报纸收稿的类型也有差别。

     她小心翼翼的把少儿报的稿费单折起来,收进了空间。

     别管过了几篇,有了稿费单,她之后拿出物资的来源总算有了解释。

     这个时期的稿费确实很不错,这一篇的稿费都抵得上一个普通工人小半个月的工资了。

     不过现在有了签到系统,沈安安也不想太过卷了。

     闲下来的时候可以写上几篇,过不过都无所谓,主打娱乐。

     什么都不干就能躺赢的感觉,真让人上瘾! …… …… 纺织厂在安祁镇的北面,算是镇上最大的工厂了,有一千多人的规模,沈家老四沈元邦就住在纺织厂的筒子楼里。

     沈安安靠着记忆,一路走到了筒子楼楼下,借着背篓从空间里拿出王素芬准备的蔬菜、咸肉和鸡蛋,又往里面添了两把挂面、一只烧鸡还有两罐奶粉。

     记忆中,原主之前在镇上上学的时候,每周都是周五放学之后由沈元邦骑着自行车送回村里的。

     城里买什么都要票,就连买菜也要菜票,所以每次王素芬都会让沈元邦带些菜回去。

     第9章王盼儿找茬 杜云背着女儿在厨房做饭,突然听到门口有敲门声,急忙用围裙擦了擦手。

     “安安,你咋来了,快进来!” 背后的小人听到说话声,发出一阵啊啊的喊声,伸长手要抱抱。

     沈安安放下背篓,从杜云背上解下小侄女抱了过去。

    “我刚好来镇上,娘让我给你们送点菜。

    我哥还没回来吗?” 杜云想起来锅里的菜,赶紧冲进厨房将菜铲起来,才顾的上和小姑子说话。

     “你哥一会就回来,这阵子厂子里订单多,机器要修的也多,你哥就回的迟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