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关灯
不曾示人的内心。

    那么当正式脱离虚构人物的倒影,我们是否能在返回的新现实里重新相见?可我们真能“返回”吗?难道不会像游到一半的水妖一样,被打回无形屏障的另一端?那是虚构和现实间不可跨越的天堑,越过它,不再有我们为自己制定的完美结局,或许最终谁也抵达不了想去的彼岸。

     事实上,十几年前,同一个问题经常如此纠缠我。

    关于虚构本身的意义,以及我究竟期待过它有什么意义。

     所以在那些断断续续构思中,我那些主角命运往往殊途同归:为了逃避那些被虚无缥缈编造而出的苦难,她们选择不断进入各自的想象之中,寻找又一无所获主宰一方虚构并不能让人也左右现实。

     真实世界不曾给任何人承诺,决定事件走向的更多是逻辑和因果,它们交织成网,一道道累积而上,有逻辑地将人拆散分裂。

    从来都没有人命中注定要在一起。

    是无数过去造就未来,顺从它总是必然的结局。

     但当我使用“走向”“逻辑”“结局”等词的时候,你是否和我一样,也想到了写作本身?写作时我同样逃不过逻辑和因果,既然道理如此相似,那就让我们回到另一个之前提过的问题: 作者是“神”吗? 或者,在我们的头顶的究竟是无垠宇宙,亦或仅仅是又一位“作者”,苦恼着祂自己的微不足道的琐碎事情? 祂书写我们的秩序,架构我们的世界,但并不因此全知全能,或者肆意妄为。

    虚构中人物的来去同时受制于客观理由与作者的主观意愿,神和被神创造的世界从始至终都在相互控制。

    那是一种角斗,无休无止,却在往复循环中达成一种微妙的合作。

     既然如此,如果能找到两者之间的缺口,人的血肉之躯,是否也能和这个世界所谓的运转规律相互抗衡? 从此再没有什么不可改变。

    平衡可以重建,开关可以重新打开,“错误”的支点并不必然接踵而至崩塌的生命,更不存在什么注定的结局。

    而我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