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关灯
小
中
大
“淑妃是四妃之一,母家乃是肃国公覃家,她父亲于中书省做事,颇受陛下信重。
”良嫔说了一大圈,最后一句才落在重点上,“何故要与覃家对上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母妃最是清楚儿的性子。
”挑事的人可不是我! 李暮歌拿起一旁的手帕擦了擦嘴,想到十公主和十一皇子丑陋的嘴脸,随手将帕子扔到桌上,冷然说道:“母妃可知道,儿已经有一段日子没去太学了。
” 良嫔当然知道,她还知道李暮歌为什么不去。
“你们还小,兄弟姊妹之间有些矛盾很正常,何至于此啊!你们可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良嫔说到这儿,终于流露出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对李暮歌此举的不赞同与一丝惧怕。
十四对十一能下此狠手,有朝一日,小六挡了十四的路,或是得罪了十四,会不会躺在水里的那个人,就会是小六? “母妃,如果今日躺在棺材里的人是我,你还会说这些话吗?” 李暮歌很想为原身问一句,如果原身今日真的被十一害死,良嫔可敢如淑妃一样,求到冷漠无情的皇帝面前,求皇帝给原身的死一个交代,求皇帝允许原身入皇陵。
良嫔表情一僵,随后她躲开了李暮歌咄咄逼人的目光,有些心虚地说道:“这不是没事嘛,说来此次真是多亏颜家女郎了,母妃已经派人上门送了谢礼,等你好了,可要记得同颜家女郎亲自道一声谢。
你才刚醒,想必身体乏得很,今日便在母妃这儿歇息吧。
” “不必了,春和宫没有几步路就能到,母妃,儿告辞了。
” 李暮歌带着“果然如此”的心态,面不改色地同良嫔行了一礼,起身走了。
到门口的时候,她对上了翠玉略有些担忧的眼神,对翠玉笑了笑,又转过身同刚刚松一口气的良嫔说道:“待万寿宴后,儿要去国子监读书,还请母妃同外祖说一声,请外祖为儿谋划一二。
” 良嫔微微蹙眉,不想因为此事麻烦父亲,可李暮歌刚刚的话还在她脑海中回荡,良嫔最后点头了。
十四是她的孩子,十一死了,
”良嫔说了一大圈,最后一句才落在重点上,“何故要与覃家对上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母妃最是清楚儿的性子。
”挑事的人可不是我! 李暮歌拿起一旁的手帕擦了擦嘴,想到十公主和十一皇子丑陋的嘴脸,随手将帕子扔到桌上,冷然说道:“母妃可知道,儿已经有一段日子没去太学了。
” 良嫔当然知道,她还知道李暮歌为什么不去。
“你们还小,兄弟姊妹之间有些矛盾很正常,何至于此啊!你们可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良嫔说到这儿,终于流露出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对李暮歌此举的不赞同与一丝惧怕。
十四对十一能下此狠手,有朝一日,小六挡了十四的路,或是得罪了十四,会不会躺在水里的那个人,就会是小六? “母妃,如果今日躺在棺材里的人是我,你还会说这些话吗?” 李暮歌很想为原身问一句,如果原身今日真的被十一害死,良嫔可敢如淑妃一样,求到冷漠无情的皇帝面前,求皇帝给原身的死一个交代,求皇帝允许原身入皇陵。
良嫔表情一僵,随后她躲开了李暮歌咄咄逼人的目光,有些心虚地说道:“这不是没事嘛,说来此次真是多亏颜家女郎了,母妃已经派人上门送了谢礼,等你好了,可要记得同颜家女郎亲自道一声谢。
你才刚醒,想必身体乏得很,今日便在母妃这儿歇息吧。
” “不必了,春和宫没有几步路就能到,母妃,儿告辞了。
” 李暮歌带着“果然如此”的心态,面不改色地同良嫔行了一礼,起身走了。
到门口的时候,她对上了翠玉略有些担忧的眼神,对翠玉笑了笑,又转过身同刚刚松一口气的良嫔说道:“待万寿宴后,儿要去国子监读书,还请母妃同外祖说一声,请外祖为儿谋划一二。
” 良嫔微微蹙眉,不想因为此事麻烦父亲,可李暮歌刚刚的话还在她脑海中回荡,良嫔最后点头了。
十四是她的孩子,十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