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汴城雨(七)
关灯
小
中
大
和,却往前走了一步。
几人都愣了,唯有蔡嬷嬷气笑了。
她将怀里从水沟摸出来的墨条拿出来,抖着手,气得将污水甩到几人脸上去,“我家小娘子用的墨条,掺了什么犀角什么沉檀香……再多的银票,也买不到一块!” 宋矜看着蔡嬷嬷皱纹里满是脏污的手,眼眶发热。
谢敛的目光一直落在她身上,宋矜忍住了委屈,上前将几人逼到水沟前,“若是诸位诚心,今日的事,我也就不计较了。
否则,也别怪我不讲情面。
” 好在,谢敛并没有打断她。
他默认,让她借他的势。
“我还有一方澄泥砚,两块描金墨。
”宋矜说。
谢敛瞥了她一眼,连灯笼都是破的,怎么可能还用得起这样的东西?但一连几日,纸糊般的病弱女郎,在这一刻才有了几分生气。
宋矜又说:“谢大人,多谢。
” “……若是不便找陈子重,可以去找我。
”谢敛便道。
宋矜说:“好。
” 谢敛又说:“那方玉珏,还请宋娘子当做没有。
” 对面的少女眼睫一颤,仿佛这才回忆起,两人之间有一桩莫名其妙的婚约。
她瞧着他,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抿唇压抑了情绪。
她点了点头,“我会忘记这件事。
” 宋矜应当对宋敬衍的事情一概不知,她却没有趁机,问一问婚约牵扯到什么。
或许她也猜到,一旦追问,她与母亲的处境更加危险。
谢敛察觉出少女敏慧的特质,越发沉默下来。
“好。
”他答。
谢敛折身躲雨,等着陈伯回来。
雨下得有些大,宋矜将墨条接过来,又抽出那把枇杷叶子,板着脸训斥她的乳母,“下次不要去了,若是脚滑摔倒了如何是好?” 老妇人喏喏道:“……又不是老糊涂了,怎么摘个叶子就摔倒了?” “路泡湿滑了,我难道不知道么?” “娘子长大了,倒嫌起阿嬷来了。
枇杷叶子煎了水,娘子喝了可以止咳,也好睡一夜好觉不是?”蔡嬷嬷嘟囔着,抹了抹手上的污水。
女郎抿了抿唇,也不做声。
她搀扶着满身污水的蔡嬷嬷,一面往里走,一面又轻叹了声,“阿嬷好没有道理。
” 少女绿罗裙被打湿,浓翠淋漓。
谢敛听着她略轻快的语调,才觉得她的背影,和记忆里的人渐渐重合起来。
他垂下眼,目光扫过腕间朱砂绳,刹那间便又收回。
陈伯戴着斗笠,“都修葺好了。
” “走吧。
” - 屋内漏了不少水。
好在赵夫人虽受了惊,却没有受伤。
宋矜哄她睡下,便和蔡嬷嬷一起,逼迫二太太等人将屋子也收拾了,这才放她们离开。
几人满身污水,狼狈得要命。
门外等着看热闹的街坊也不少,她们捂着脸,灰溜溜地跑了。
蔡嬷嬷关了门,将银票摊开在桌子上。
宋矜数了一遍,足有四张。
两张一百两,一张五十两,一张十两银票。
要知道,宋家祖上是挑担子的卖货郎,只有宋矜父亲自幼聪
几人都愣了,唯有蔡嬷嬷气笑了。
她将怀里从水沟摸出来的墨条拿出来,抖着手,气得将污水甩到几人脸上去,“我家小娘子用的墨条,掺了什么犀角什么沉檀香……再多的银票,也买不到一块!” 宋矜看着蔡嬷嬷皱纹里满是脏污的手,眼眶发热。
谢敛的目光一直落在她身上,宋矜忍住了委屈,上前将几人逼到水沟前,“若是诸位诚心,今日的事,我也就不计较了。
否则,也别怪我不讲情面。
” 好在,谢敛并没有打断她。
他默认,让她借他的势。
“我还有一方澄泥砚,两块描金墨。
”宋矜说。
谢敛瞥了她一眼,连灯笼都是破的,怎么可能还用得起这样的东西?但一连几日,纸糊般的病弱女郎,在这一刻才有了几分生气。
宋矜又说:“谢大人,多谢。
” “……若是不便找陈子重,可以去找我。
”谢敛便道。
宋矜说:“好。
” 谢敛又说:“那方玉珏,还请宋娘子当做没有。
” 对面的少女眼睫一颤,仿佛这才回忆起,两人之间有一桩莫名其妙的婚约。
她瞧着他,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抿唇压抑了情绪。
她点了点头,“我会忘记这件事。
” 宋矜应当对宋敬衍的事情一概不知,她却没有趁机,问一问婚约牵扯到什么。
或许她也猜到,一旦追问,她与母亲的处境更加危险。
谢敛察觉出少女敏慧的特质,越发沉默下来。
“好。
”他答。
谢敛折身躲雨,等着陈伯回来。
雨下得有些大,宋矜将墨条接过来,又抽出那把枇杷叶子,板着脸训斥她的乳母,“下次不要去了,若是脚滑摔倒了如何是好?” 老妇人喏喏道:“……又不是老糊涂了,怎么摘个叶子就摔倒了?” “路泡湿滑了,我难道不知道么?” “娘子长大了,倒嫌起阿嬷来了。
枇杷叶子煎了水,娘子喝了可以止咳,也好睡一夜好觉不是?”蔡嬷嬷嘟囔着,抹了抹手上的污水。
女郎抿了抿唇,也不做声。
她搀扶着满身污水的蔡嬷嬷,一面往里走,一面又轻叹了声,“阿嬷好没有道理。
” 少女绿罗裙被打湿,浓翠淋漓。
谢敛听着她略轻快的语调,才觉得她的背影,和记忆里的人渐渐重合起来。
他垂下眼,目光扫过腕间朱砂绳,刹那间便又收回。
陈伯戴着斗笠,“都修葺好了。
” “走吧。
” - 屋内漏了不少水。
好在赵夫人虽受了惊,却没有受伤。
宋矜哄她睡下,便和蔡嬷嬷一起,逼迫二太太等人将屋子也收拾了,这才放她们离开。
几人满身污水,狼狈得要命。
门外等着看热闹的街坊也不少,她们捂着脸,灰溜溜地跑了。
蔡嬷嬷关了门,将银票摊开在桌子上。
宋矜数了一遍,足有四张。
两张一百两,一张五十两,一张十两银票。
要知道,宋家祖上是挑担子的卖货郎,只有宋矜父亲自幼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