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关灯
小
中
大
边游山玩水。
三省草堂的学生都是楚王的自己人,把谁丢京城都不好,不如全拉一块跟着他走,等人家当了太子他再回去,谁也不得罪是不是?” 陈夫人把李大人糊弄她的这一套说出来。
舅太太们恍然大悟。
九舅太太深有体会的点头咂嘴,说:“可不是。
得罪人是不好的。
” 芳歌和一群小媳妇们陪坐,看小媳妇们都在陪点头,她咬着汗巾死命的忍,不敢笑出声来,好容易得了机会溜到东院去,英华已经从产房挪到东里间去住了,门窗大开,屋子里甚是清洁,瑶华正手把手教英华怎么给孩子拍奶嗝,看到芳歌进了院子就喊她进屋。
芳歌在杨家住久了,行事不拘小节许多,大大方方进来,她还忍不住,把她母亲哄舅太太们的话说出来,笑的都倒到榻上去了。
英华和瑶华也笑。
瑶华叹气道:“要不是咱们家有事,四郎和知远两个怕不是也跟着楚王满天下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等长知识的好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 “其实该让他两个去的。
”英华在心里思量半日,为难道:“只是他两个现在各管着一班小学生呢,想去也甩不脱手,真是可惜。
”说完姐妹两个相对叹惜。
芳歌和八郎成亲一年不到,八郎这一年常年在江南打转,隔十几天才回来一趟,歇一两日又走了。
芳歌心里极是舍不得八郎出门,看她嫂子和嫂子的姐姐都是巴不得丈夫出远门的模样,她将心比心,颇不解,道:“八郎常出门,我心中总是挂念他,只愿他似我哥哥一般总在家。
嫂嫂,我哥哥若是出远门了,你就不想他了?” “想。
”英华成了孩子妈,说话比从前更干脆,“从前你哥跟着我二哥去贩牛马的时候,我就总掂记着他。
可是他守在家里能做什么?总守着他我还嫌闷气呢,他总守着我,他也急啊。
和他差不多的人都去干大事去了,独留他在家做教书先生,我替他憋曲。
” 瑶华也说:“我爹还出使过西夏呢,我公公半辈子都在宦游,没有谁一辈子窝在一个地方的。
他们老了安定下来教教书是极好的事。
四郎和知远正当青年,守在家太可怜了。
我看四郎心里是极羡慕那些跟着楚王绘州县图的同窗,只是嘴上不说罢了。
这个事做好了,青史留名是虚名,与国益处极大就不说了。
只说这世上有多少人能把全天下的州县都亲自走一遍?把全天下的州县都装在心里,他做事的时候,自然站的高看的远。
我公公和四郎闲话,说二十年后的宰相估计就在他们这群人里边了,只是不晓得能出几个。
”说完了又叹气,她公公恨梅十五娘恨到死,都不准家人提十五娘三个字。
上回寒食节十五娘送礼回来,老头子亲自把礼盒丢出了大门外,十五娘在大门外哭了半日都没让她进门。
芳歌低头思量半日,才道:“若是打仗,八郎上前线我不拦他。
” 英华轻轻握住她的手,笑道:“别怕。
武将们其实有不成文的规矩,没生儿子的不给上前线,就是真打仗了,也轮不到八郎在前边冲锋陷阵。
” 英华不说这话还罢了,一说这话,芳歌脸都吓白了,结结巴巴说:“我婆婆说,我身体调养的差不多了,可以养孩子了。
嫂嫂,是不是要打仗了?” 英华本是无心之语,听得芳歌这样说,愣了许久。
她在心里把最近的事情过了一遍,还是没有头绪,笑道:“哪里就要打仗了。
想是你婆婆看到我养孩子眼热,她老人家又想抱孙女了吧。
” 天波府杨家上一辈只有杨氏舅母一个女儿,这一辈略好,元帅夫人生了两个女儿,然从大郎起到五郎,生的全是男丁,一个孙女都没有。
大郎的妻子前阵子生第四胎,李夫人许下重赏,生女立刻就给五十顷地,结果生出来还是个有小丁丁的。
英华拿这个事来说笑。
芳歌啐嫂嫂道:“大嫂好生难过又生儿子,嫂嫂莫拿这事开玩笑。
” 英华傻笑,瑶华就在妹子胳膊上轻轻拍了一下,道:“越长大越不会说话。
你奶孩子罢。
你们家舅母们肯定都是要住下的,我和芳歌一路回去,明日再来看你。
”就把芳歌劝走了。
晚上李知远吃醉了来家,洗过澡,到东里间看看英华,看看儿子,不舍得走,英华都打呵欠了,他还赖在床边和英华说话。
奶妈索性把孩子抱出去了。
奶妈一走,李知远挨着英华坐下,把他孩子妈的手拉起来,一遍又一遍的摸。
英华被他摸的发毛,甩手发作,道:“你这是怎么了?” “有个事……”李知远好生纠结,最后一咬牙,发横说:“赵恒来了。
” “他们到南边来了?”英华有点跟不上李知远的思路。
“不是,他一个人偷偷来的,我和姐夫陪着他在老师书房吃了半日的酒。
”李知远面庞滚烫。
英华伸手去摸他额头,体贴的朝床里挪了挪,让李知远歪着。
三省草堂的学生都是楚王的自己人,把谁丢京城都不好,不如全拉一块跟着他走,等人家当了太子他再回去,谁也不得罪是不是?” 陈夫人把李大人糊弄她的这一套说出来。
舅太太们恍然大悟。
九舅太太深有体会的点头咂嘴,说:“可不是。
得罪人是不好的。
” 芳歌和一群小媳妇们陪坐,看小媳妇们都在陪点头,她咬着汗巾死命的忍,不敢笑出声来,好容易得了机会溜到东院去,英华已经从产房挪到东里间去住了,门窗大开,屋子里甚是清洁,瑶华正手把手教英华怎么给孩子拍奶嗝,看到芳歌进了院子就喊她进屋。
芳歌在杨家住久了,行事不拘小节许多,大大方方进来,她还忍不住,把她母亲哄舅太太们的话说出来,笑的都倒到榻上去了。
英华和瑶华也笑。
瑶华叹气道:“要不是咱们家有事,四郎和知远两个怕不是也跟着楚王满天下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等长知识的好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 “其实该让他两个去的。
”英华在心里思量半日,为难道:“只是他两个现在各管着一班小学生呢,想去也甩不脱手,真是可惜。
”说完姐妹两个相对叹惜。
芳歌和八郎成亲一年不到,八郎这一年常年在江南打转,隔十几天才回来一趟,歇一两日又走了。
芳歌心里极是舍不得八郎出门,看她嫂子和嫂子的姐姐都是巴不得丈夫出远门的模样,她将心比心,颇不解,道:“八郎常出门,我心中总是挂念他,只愿他似我哥哥一般总在家。
嫂嫂,我哥哥若是出远门了,你就不想他了?” “想。
”英华成了孩子妈,说话比从前更干脆,“从前你哥跟着我二哥去贩牛马的时候,我就总掂记着他。
可是他守在家里能做什么?总守着他我还嫌闷气呢,他总守着我,他也急啊。
和他差不多的人都去干大事去了,独留他在家做教书先生,我替他憋曲。
” 瑶华也说:“我爹还出使过西夏呢,我公公半辈子都在宦游,没有谁一辈子窝在一个地方的。
他们老了安定下来教教书是极好的事。
四郎和知远正当青年,守在家太可怜了。
我看四郎心里是极羡慕那些跟着楚王绘州县图的同窗,只是嘴上不说罢了。
这个事做好了,青史留名是虚名,与国益处极大就不说了。
只说这世上有多少人能把全天下的州县都亲自走一遍?把全天下的州县都装在心里,他做事的时候,自然站的高看的远。
我公公和四郎闲话,说二十年后的宰相估计就在他们这群人里边了,只是不晓得能出几个。
”说完了又叹气,她公公恨梅十五娘恨到死,都不准家人提十五娘三个字。
上回寒食节十五娘送礼回来,老头子亲自把礼盒丢出了大门外,十五娘在大门外哭了半日都没让她进门。
芳歌低头思量半日,才道:“若是打仗,八郎上前线我不拦他。
” 英华轻轻握住她的手,笑道:“别怕。
武将们其实有不成文的规矩,没生儿子的不给上前线,就是真打仗了,也轮不到八郎在前边冲锋陷阵。
” 英华不说这话还罢了,一说这话,芳歌脸都吓白了,结结巴巴说:“我婆婆说,我身体调养的差不多了,可以养孩子了。
嫂嫂,是不是要打仗了?” 英华本是无心之语,听得芳歌这样说,愣了许久。
她在心里把最近的事情过了一遍,还是没有头绪,笑道:“哪里就要打仗了。
想是你婆婆看到我养孩子眼热,她老人家又想抱孙女了吧。
” 天波府杨家上一辈只有杨氏舅母一个女儿,这一辈略好,元帅夫人生了两个女儿,然从大郎起到五郎,生的全是男丁,一个孙女都没有。
大郎的妻子前阵子生第四胎,李夫人许下重赏,生女立刻就给五十顷地,结果生出来还是个有小丁丁的。
英华拿这个事来说笑。
芳歌啐嫂嫂道:“大嫂好生难过又生儿子,嫂嫂莫拿这事开玩笑。
” 英华傻笑,瑶华就在妹子胳膊上轻轻拍了一下,道:“越长大越不会说话。
你奶孩子罢。
你们家舅母们肯定都是要住下的,我和芳歌一路回去,明日再来看你。
”就把芳歌劝走了。
晚上李知远吃醉了来家,洗过澡,到东里间看看英华,看看儿子,不舍得走,英华都打呵欠了,他还赖在床边和英华说话。
奶妈索性把孩子抱出去了。
奶妈一走,李知远挨着英华坐下,把他孩子妈的手拉起来,一遍又一遍的摸。
英华被他摸的发毛,甩手发作,道:“你这是怎么了?” “有个事……”李知远好生纠结,最后一咬牙,发横说:“赵恒来了。
” “他们到南边来了?”英华有点跟不上李知远的思路。
“不是,他一个人偷偷来的,我和姐夫陪着他在老师书房吃了半日的酒。
”李知远面庞滚烫。
英华伸手去摸他额头,体贴的朝床里挪了挪,让李知远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