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关灯
心上。

    ” 丈夫这般讨好,柳氏也心软了,微笑道:“若是在家闲不住,咱们自己办个小书院,也使得。

    ” “不成!”王翰林正色道:“我不管富春书院也罢了,叫我再办个书院和富春书院打擂台,九泉之下,我哪里还有脸见我爹。

    ” 两位老先生还罢了,少年书生们热血沸腾,性子毛燥的多,等了许久不见王翰林出来,有两个性急的就说要敲门,俱叫先生们拦住了,大家正在商量之际,就见王家两扇黑漆大门轻轻开启。

    似花朵一般娇艳的翰林小姐缓缓走出门,先对着两位先生行礼,又对着众书生缓缓万福。

     “父亲病了,卧床几日。

    实是不能来见各位。

    ”英华觉得自己撒谎了,脸涨得通红,说话的声音也越发的小了。

    “父亲和大伯已经分家,富春书院的事父亲不好再管,还请两位先生和各位世兄回富春书院和我堂兄王耀芬商量。

    ”说罢英华又施了一礼,左右侍儿陪着回去了。

     从头到尾,两位老先生都没好意思和人家小姑娘说上半句话。

    他们本来拿定主竟,若是王翰林避而不见,他们就站到王翰林出来为止。

    王翰林若是不答应,也有话说。

    谁曾想是王家小姐出面。

    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娇滴滴地,说话脸都红,那两个眼圈粉光融滑,想是才哭过。

    谁好意思为难她?眼睁睁看着她回去了。

     富春女眷出门都极少戴帷帽,小姐们出门买衣料首饰也不大避人。

    论标致,这位王小姐就算不是数一数二,也是极标致的相貌。

    最难得的是温柔安静,又是一副娇弱的小模儿,真真是我见犹怜。

    只见得英华小姐这一面,这群书生里就有三四个家世不错又不曾订亲的,都荡漾了,俱在心里寻思要不要回去和长辈说请媒人来说亲。

     一个学生叫金康的向来嘴上没装门,叫翰林小姐的气派镇住了,回过神来,幽幽道:“难怪咱们富春人说娶妻要娶王家女,真是恨不相逢未娶时呐。

    ” 大伙儿哄笑起来。

    就有个站在边上的外乡少年极好奇,扯着一个笑的人问:“此话何解?” 那人笑道:“枫叶村王家规矩大,女孩儿教养甚严,出嫁时族里还会另备一份嫁妆。

    所以大家伙都巴不得娶王家女呢。

    你方才看见的那位,是枫叶村王翰林之女,不只生的好,只看她那等温柔安静,言行又这样落落大方,实是罕有,不晓得将来会许给哪家公子呢。

    ” 外乡少年听得,也笑道:“有意思的紧。

    ”一边走一边笑,低声和同伴道:“分明是王耀宗的妹子么,几时妆出这副淑女模样哄骗人?” 有教无类 俗话说:书生闹事,十年不成。

    娇娇弱弱的翰林小姐请大家回书院去,书生们也不好意思再在王翰林家大门口罚站,大家走到一个茶馆歇脚吃茶,商量了大半日也商量不出个结果来,看天黑就散了。

     王耀芬起先听说书院的先生和学生们去二叔家门口请愿,心里实是有些儿慌了,自骑了个驴到梅里镇,远远看着。

    英华出来说已是分了家,二叔不会管富春书院等语,他心里一块大石落了地,掉头又回书院。

     富春书院在县城外五六里的云台山上,当年在王老太爷手里,不过是有十来间草屋的私塾,王家两年代呕心沥血五六十年,把私塾变成了占地近百亩的大书院,旁的不论,光五间藏书楼,在东南诸省里如果要排第二,就没有书院敢排第一。

    本来这近百亩的宅院也不值甚钱,偏偏官家要迁都,迁都也罢了,偏偏要迁到几十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