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冷饮作坊

关灯
话的响声不断,江洋干脆搬了个小板凳坐在报亭旁边守着。

     除了莲花乡以外,还有隔壁红鹰镇和池水乡的电话。

     有批发部的,也有农家自营的小卖部。

     他们都听到了这个消息。

     只需要一点押金,便能无成本做买卖。

     这件事谁都想干。

     不一定是小卖部,农村的老头老太太也可以在村里干。

     拿着冷饮换粮食么! 换一斤来,就净赚一分钱! 这活太抢手! 江洋边接电话,边把这些人的信息和需求记录下来。

     按照他的思路,每个乡镇只需要找到一个靠谱的代表就可以了。

    只需要把利润空间多留出一部分,自己可以省出不少心思。

     这就像是代理一样,一层层的更加方便管理和利润的把控。

     直到半上午,电话总算消停了许多。

     这个年代的人打电话办事,一般都选择早上八点到十点的黄金时间。

     更像是一种默契。

     江洋把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大概梳理了一遍。

     短短一个小时,接到了近二十个电话。

     所有的订单加在一起,超过两万瓶。

     按照每瓶收取一毛钱押金来看,自己手上即将拥有两千元的现金流。

     如果把这两万瓶换成玉米来算的话,卖给粮购站每斤三毛,那就是六千元钱。

     抛去每瓶五分钱的成本以及各种杂项提成,净利润最少四千元。

     算到这里,江洋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随着订单量的提升,冷饮生产成了一个重大的难题。

     周浩那种家里的小作坊,加班生产个千儿八百瓶还能将就,要是每天上万的量,是绝对不现实的。

     并且这种生意小打小闹地做一做也还行,一旦步入正轨,赚了钱了,麻烦也就找上门了。

     先不说同行会效仿,单单食品安全这一关就过不去。

     一旦有人举报,相关部门肯定会查到头上来。

     见业务电话差不多了,江洋随后拿出昨天周浩留给自己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

     “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