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关灯
    国:“我要豆酱,豆酱沾肉好吃。

    ” 张定国:“我要香菇肉酱。

    ” 张保国:“我都可以。

    ” 苏茴无情驳回:“今晚有菜,不吃酱,这些够你们吃的了,保国,你明天帮我跑个腿。

    ” 张保国:“去哪里?” “去知青点一趟。

    ”苏茴嘴角勾起一抹笑:“是好事,你还得去谢谢人家。

    ” 第24章七十年代 苏茴去镇上的时候又遇到了谢知青谢睿,他是去镇上拿包裹的,他家里又给他寄东西了,她当时正拿着酱料打算给孙强,见到了就聊了几句。

     出于对军人的尊敬,谢睿又给她抓了一把糖,说他这么大了也没那么爱吃糖。

     礼尚往来,苏茴就打算给他送一罐子酱过去。

     知青点的人不少。

     所有的知青,除了跟当地人成家搬出去的,都在这里住。

     男的一边,女的一边,然后三三两两,彼此交情好的一起做饭,分担家务。

     没有人是自己一个人独自开火的,那样太麻烦了,干活之余还要上山砍柴,去挑水,做饭,跟人一起的话,就能分开承担。

     谢睿跟四个人一起吃饭,都是去年一起来到这里的知青,自然而然的就抱团了,两男两女,彼此分工合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什么龌龊。

     谢睿的条件是他们四人之中最好的,他偶尔会奉献一些吃的出来改善口粮,但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吃的,现在苏茴让张保国送去的豆酱,他看了,就拿出来分享,这一分享,他还好,北方来的知青,眼眶都红了。

     这是家乡的味道。

     知青点比起大多数村民,物质方面都要匮乏一点,有家人补贴的还好,像谢睿,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爸妈寄来的面粉肉干及各种钱票,但是大部分没有什么补贴,有些还要从自己的牙缝里省出口粮寄回家里去,这就导致他们餐桌的东西比村里人的要少得多,难得有一样配菜,还是这么好吃的配菜,算起来自己材料也能出得起,不止一个人心动了,想要请苏茴帮忙,制作一些豆酱,他们自己出豆子和手工费,毕竟无亲无故的。

     这个说情的人选,看来看去就谢睿最合适。

     同样当小学老师的知青倒是跟苏茴更熟,但是他们两个都是老知青,熬不住那遥遥无期的回城可能,已经在当地成家,早就从知青点搬出去了。

     谢睿问明白了他们的打算,就答应去问问。

     能收取一些手工费,多少也是一门进项了,不是特别麻烦的话,答应的可能性挺大。

     对村里来钱门路少,去换粮食鸡蛋很容易的谢睿深有感触。

     被苏茴做的酱俘虏的,不仅仅只是知青点,张锦华同样是被俘虏的一员,过年时二婶送来香菇肉酱吃的节省,也见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