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关灯
    中大多数人作风低调,不太为公众所知。

     出于好奇心,晏归荑查看了官方披露的拍品,都是迟澈之的私人收藏,一些当代艺术家——马克·格罗蒂扬[1]、尚·米榭·巴斯奎特[2]、名和晃平[3]等的画作或小型雕塑,以及诸如亚历山德罗·门迪尼[4]等大师的设计师椅。

    显然,这场拍卖会主要面向的人群是迟澈之这样的年轻藏家。

     一路驶到宋庄,晏归荑的牙疼总算缓解了些。

     不像798、草场地那样颇负盛名,宋庄作为北京众多艺术园区之一,藏匿了更多不知名艺术家的工作室。

     央美本科毕业后,晏归荑去了纽约大学读艺术管理,一年前拿到硕士学位后回国,作为独立策展人开始接一些画廊和美术馆的策展工作,她在这边租了一个两层的小仓库做工作室。

     除却租金和生活开支,她的荷包里也所剩无几。

    租金倒是便宜,但她工作不稳定,接不接得到项目、项目的经费、给策展人的分红有多少全看运气。

     推开门,一阵咖啡香气扑鼻而入,晏归荑朝香气的源头望了望,咖啡机的出水口正缓慢地滴落着咖啡。

     “师姐,那个坏了。

    ”里间走出来一个女孩,抱着几本又厚又沉的大开本书籍,对来人解释道。

     “该换了。

    ”晏归荑说着朝“茶水间”——一张摆放了咖啡机和各式茶包的桌子走去,用力拍打了两下机器,拿起自己的马克杯接咖啡。

     这个机器两个月前就坏了,她原打算丢了,看着咖啡机上那个Logo又分外不舍。

    换一台价格普通的,她不愿意,换台价格差不多的,又觉得làng费,可她每天不能不喝咖啡,只有这么将就用着了。

     女孩把书放到靠窗的一个书架上,回头说:“那个,师姐,我明后天都有课……”言下之意这几天都没空来工作室了。

     晏归荑顿了顿,了然道:“好。

    ” 工作室成立一年以来,托人情来她这里“参观”的不在少数。

    像这个女孩,在央美念艺术史,说想来学习观摩,呆了一个月发现并不是她憧憬的样子,跟无数前任一样,开始找借口离开。

     晏归荑也不怪他们,毕竟这一个月她带人观摩的工作只有一个:给一家画廊“挂画”。

    虽然主策展人后面写着晏归荑三个字,她却说不上什么话,基本画廊主说什么就是什么,她沦为一个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