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新一代年轻艺术家的成长背景、知识结构、阅历和生活环境更丰富和开放,所创作的作品也更具国际化的语言。

    现在全世界都在追捧年轻艺术家,但是中国和欧洲等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欧洲社会体制非常成熟,年轻艺术家创造力没有那么旺盛,他们更多在图象关系上转换,寻找新的视觉方式。

    而现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迅猛而激烈,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更加真诚和直接。

    ”[3] “每年国家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有很多,选择青年艺术家方面,可以关注很多美院一年一度的毕业展览、致力于推广青年艺术家的画廊和机构。

    这也是收藏入门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投资角度来讲风险小,升值空间大。

    ”迟澈之以手势示意台上的几位艺术家,“当然,从这个对谈会也可以发现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们。

    ” 迟澈之严谨又不失风趣幽默的回答引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纷纷鼓掌。

     后面一排站着的人要过路,晏归荑侧着身子让了让,又往前走了一步。

     迟澈之不经意往这边看了一眼,目光凝聚了一秒钟,又收了回去。

     她心口一跳,悄悄退出了会议室。

     但愿他没看见她。

     * 讲座结束,人群从几道门涌了出来。

     “归荑。

    ” 晏归荑回头看见李女士,“妈。

    ” “什么时候到的?”李女士画了淡妆,穿着一身黑色的裙子,俨然设计学院的做派。

     “没多久。

    ” 李女士上下打量她,看着她湿润的头发说:“怎么也不带伞。

    ” 晏归荑摇了摇头,把钥匙串递给她,“喏,车钥匙我送到了,我先走了。

    ” “今天也不回来?” 晏归荑点头,“还有事,住朱朱那儿。

    ” 李女士埋怨地看了她一眼,“你们那个班什么办起来?” “我和朱朱还在商量。

    ” “都跟你说,在学校做老师多好。

    ” 晏归荑无奈,“妈。

    ” “你等等,上回那个博士还在联系?” “没。

    ” 李女士满意地点了点,“别和建院的男人来往。

    ” 晏归荑有点想笑,敷衍地“嗯”了一声。

     她还在念高中的时候,父母离了婚,父亲去了美国一家建筑师事务所,母亲受聘在央美教授服装立裁,她跟着母亲从成都来到北京生活。

    自那以后母亲总是对建筑学院的人和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具有敌意,且不加以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