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关灯
小
中
大
那时候恪纯已经十三岁了,这十年间,她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地位是怎样一天天发生改变的,父皇死后,和硕公主与固伦公主的差别慢慢显现出来,服饰、饮食、年例都有分级,最重要的,是她所有的姐妹不是嫁给蒙古王公就是满洲贵族,可是只有她,却要嫁给汉人。
这对于恪纯来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
她终于知道,自己即使从小接受册封,可是庶出终究是庶出,她到底没有能力与真正的皇权斗争。
她哭泣,愤怒,悲哀甚至绝食,可是她终于在一片吹打声中出嫁了。
孝庄皇后,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最仁厚的长者,她特意宣诏,将恪纯出嫁的嫁妆礼服和婚礼仪仗都依照和硕公主的品级来准备,但要比其他和硕公主丰厚得多,由钦天监选取吉日,内务府具体负责,隆重操办,备极华丽。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和硕公主毕竟是和硕公主,顶戴花翎同仪仗礼数全不相同。
而且,婚礼是否幸福看的不是仪式,而是她要嫁的那个人。
额附是个汉人,这是不容更改的事实,这事实抹煞了所有的表面风光,让恪纯幼小的心灵深深受伤。
她对未见面的夫婿盛满了恨和不屑。
巧的是,吴应熊也并不想娶她,娶一个格格做妻子,娶一个眼线回家。
他非常清楚这宗政治婚姻的实质,明白他留驻京城,赐住额驸府并不是一种光荣。
他无法感恩。
自懂事起,少年吴应熊就知道一件事:父亲吴三桂是天字第一号大汉奸!自己是汉奸之子! 出身不可选择,他惶惑了。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课本都只讲了“忠、孝”两个字,可是他却无君可忠,有父难孝。
他的君王,是满人。
如果他真是忠臣,他应该反清复明;可是出卖大明江山的,正是他的父亲吴三桂!试问,他该忠于谁?又怎样去尽孝? 也曾习文,天资既聪颖,不难锦心绣口,满腹经纶,然而读书人最高成就无非中举,然既生为吴三桂之子,荣华富贵已是囊中物,何须赶考? 也曾学武,剑走流星,刀赶日月,却又如何?不是没机会上战场,但是任务是“平反”,平的是“反清复明”的正义之师,试问手中剑如何举起挥下? 他的剑锈了,他的诗废了,汉奸之子的身份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他,人们因为他的身份而畏惧他,更鄙夷他。
他没有朋友,没有亲信,没有志向,惟一的乐趣只是玩玉。
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处境和玉很像——玉本是名贵的石头,质地坚硬,光泽温润,但是偏偏容易受沁,沾上什么就变成什么色,俗称“十三
这对于恪纯来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
她终于知道,自己即使从小接受册封,可是庶出终究是庶出,她到底没有能力与真正的皇权斗争。
她哭泣,愤怒,悲哀甚至绝食,可是她终于在一片吹打声中出嫁了。
孝庄皇后,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最仁厚的长者,她特意宣诏,将恪纯出嫁的嫁妆礼服和婚礼仪仗都依照和硕公主的品级来准备,但要比其他和硕公主丰厚得多,由钦天监选取吉日,内务府具体负责,隆重操办,备极华丽。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和硕公主毕竟是和硕公主,顶戴花翎同仪仗礼数全不相同。
而且,婚礼是否幸福看的不是仪式,而是她要嫁的那个人。
额附是个汉人,这是不容更改的事实,这事实抹煞了所有的表面风光,让恪纯幼小的心灵深深受伤。
她对未见面的夫婿盛满了恨和不屑。
巧的是,吴应熊也并不想娶她,娶一个格格做妻子,娶一个眼线回家。
他非常清楚这宗政治婚姻的实质,明白他留驻京城,赐住额驸府并不是一种光荣。
他无法感恩。
自懂事起,少年吴应熊就知道一件事:父亲吴三桂是天字第一号大汉奸!自己是汉奸之子! 出身不可选择,他惶惑了。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课本都只讲了“忠、孝”两个字,可是他却无君可忠,有父难孝。
他的君王,是满人。
如果他真是忠臣,他应该反清复明;可是出卖大明江山的,正是他的父亲吴三桂!试问,他该忠于谁?又怎样去尽孝? 也曾习文,天资既聪颖,不难锦心绣口,满腹经纶,然而读书人最高成就无非中举,然既生为吴三桂之子,荣华富贵已是囊中物,何须赶考? 也曾学武,剑走流星,刀赶日月,却又如何?不是没机会上战场,但是任务是“平反”,平的是“反清复明”的正义之师,试问手中剑如何举起挥下? 他的剑锈了,他的诗废了,汉奸之子的身份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他,人们因为他的身份而畏惧他,更鄙夷他。
他没有朋友,没有亲信,没有志向,惟一的乐趣只是玩玉。
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处境和玉很像——玉本是名贵的石头,质地坚硬,光泽温润,但是偏偏容易受沁,沾上什么就变成什么色,俗称“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