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关灯
“我那是被气的了,那是口不择言,正常情况下肯定不会这麽说。

    ” 狄青点点头,“是啊,正常情况下只会在心里想想。

    ” 苏景殊:…… 得,他再换个人说。

     小小苏大人从队头唠到队尾,再从队尾唠到队头,等他把回京受赏的文臣武将认的差不多了也到京城了。

     嘶,感觉春日踏青时都没见过那麽多人。

     苏景殊一直以为春暖花开时是京城人最多的时候,直到这次回京才发现之前还是见识少了。

     怎麽能挤的房檐上都是人? 这要是在房顶上放个改良版的八牛弩,一下子下去能带走几十个人。

     城门之下,赵曙亲自率领群臣迎接大胜归来的北伐军。

     西夏已灭,燕云十六州也收了回来,荆湖两路同样喜报连连,大宋今非昔比,辽帝却被奸臣蒙蔽摒弃忠良,再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了。

     他的大功臣们助他建立不世之功,理应得到最高规格的迎接。

     太祖太宗都没办到的事情在他们这一代办成,如何不算是不世之功? 等过些年辽国内乱自取灭亡,到时祖宗们去唐朝皇帝面前转悠也能扬眉吐气,他们老赵家不怂。

     太子殿下压低声音,“爹,冷静,在外头呢。

    ” 他以为他爹在听到灭夏的消息时已经足够激动,没想到拿回燕云十六州後激动的一夜一夜的睡不着,也不看看自个儿虚成什麽样儿,睡觉那麽大的事儿能耽误吗? 现在就激动的睡不着觉,将来灭辽还不得、咳咳、呸呸呸、不吉利的话都不准。

     他爹激动的睡不着觉,朝中大臣也没好哪儿去,两府相公恨不得天天在垂拱殿陪着他爹回忆往昔。

     别的相公有政事要忙没法一直待在垂拱殿,已经致仕的韩相公富相公身上没有差事压着,愣是能陪着他爹从白天说到晚上。

     你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也不能不管其他人的死活,皇帝光着和相公们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政事可都落在他这个倒霉太子身上了。

     有没有人管管啊? 冷静,淡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都和他学学不行吗? 太子殿下觉得他们大宋的官员都太不顶事儿,一点点小事儿就激动的不要不要的,连他这个储君都不如。

     不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嘛,有什麽好激动的? 摇头.jpg 太子殿下拿激动的身边人没办法,只能努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让他们别在大庭广衆之下激动的失了分寸。

     唉,还好大宋还有个靠谱的他。

     赵曙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住他的气势,实际上已经想到死後怎麽在仁宗皇帝面前嘚瑟了。

     不是瞧不上他吗?他这个被放弃了好几次的娃完成了大宋几代君臣都没能完成的伟业,亲儿子能比他更厉害? 哼,曾经对他爱答不理,以後就是高攀不起,他可不是随随便便就不计前嫌的人。

     赵顼对他爹的小想法了如指掌,没办法,越长大越感觉他爹像小孩儿,一定是小时候没被好好对待所以长大後开始“返老还童”。

     这个家最靠谱的还得是他。

     太子殿下煞有其事的叹了口气,看着领头的功臣由远及近赶紧打起精神。

     大军回京最重要的是论功行赏,以往这种事情都是在大庆殿或者紫宸殿举行,这次朝堂上下都觉得应该举国同庆,两府相公和官家商量过後决定在城门宣读封赏诏书。

     提前写好诏书挑好声音洪亮的禁军,先在城门处让前来迎接大军的百姓一起乐呵乐呵,然後再回皇宫到大庆殿举行庆功宴。

     京城百姓高兴,回京的大军得到重视也高兴,一举两得。

     就是场面有点混乱。

     正常的封赏只会让功劳排在前头的几十个人进宫受赏,其他人在家等升官加爵的诏书就行。

     进宫受赏要准备妥当才去,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