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关灯
    “公瑾。

    ”孙策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周瑜睁开眼,看见久违了的孙策,继而笑了起来。

     “你怎么来了?”周瑜意外道。

     孙策手里拿着个风筝,神神秘秘地朝他笑了笑,招了招手,周瑜便坐起来,下榻,跟着孙策出了门外。

     万里晴空,阳光朗照,空气清新,群山沃野仿佛在那一刻,色彩变得明快了起来,干燥的枯草气与彼此少年郎身上衣衫洗涤得干干净净的气息,奔跑时带起一排排锈草伏下去。

     “哎!等等!”孙策笑着喊道。

     周瑜站在数十步外,扯着长长的线,风筝越飞越高,打着旋,飘扬于蓝天之下。

     登军阁内,榻上,风停了,纱幕一动不动,周瑜的表情沉静而安详,白衣裹着他单薄的身躯,一手无力垂了下来。

     一月后,孙权亲自扶灵至舒县,山清水秀,巢湖碧波万顷。

     “是个好地方。

    ”群臣纷纷道。

     “昔年孙将军在世时,都督便常说,有朝一日要招待我们来舒县。

    ”张昭捋须道,“人杰地灵,好地方。

    ” 孙权答道:“当年我爹去世之时,我与娘亲就在公瑾大哥家里借住了几年,常常想着回来,却诸事缠身,无法成行。

    ” 孙权已不再是当年的小孩了,然而走到巢湖前,却仍旧记得当年的那一幕。

     那些春天,周瑜与孙策泛舟巢湖,一个在船尾钓鱼,一个在船头喝酒烹鱼,孙权便在一旁馋涎欲滴地等着周瑜揭锅盖。

     是那些日子里,周瑜教他治大国犹若烹小鲜,教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今,周瑜与孙策沉棺巢湖,当是遂了昔年的心愿。

     周瑜静静躺在棺中,怀中抱着孙策的骨坛,俊朗面容一如生前,未有变化,小乔泪眼朦胧,洒过艾叶,子女协力推上棺盖,吊起沉木棺枢,送到湖心,三艘船将它慢慢沉入湖底。

     白隼发出划破长空的呖鸣,展翅飞过天际。

     冰蓝湖水之中,棺木带着气泡缓缓下沉,周瑜双眼紧闭,一头乌黑长发散开,缠绕着怀中孙策的遗骨。

     “公瑾。

    ”孙策笑了起来,化作虚影,抱着周瑜。

     周瑜之灵睁开双眼,眼中带着笑意,抬手抱着孙策。

     碧蓝天幕下,春夏轮转,无数年光阴逝去,又一年江东春到,桃花开得漫山遍野,孤山下,巢湖畔,孩童们沿着山腰放起了风筝。

     “在这里了!” “快来!” 两个小孩追着风筝,跑进了荒废的哑寺里,哑寺余下废墟,废墟中一口带着铜锈的钟,风筝赫然就挂在钟架上。

     两个小男孩并肩坐在孤山哑寺前,一人手里缠着线,一人手里提着风筝。

     飞羽掠过天空,高点的那个男孩朝矮点的说:“喂,你看那只鸟儿,成天在天上飞来飞去的,莫不是隼罢。

    ” “嗯。

    ”另一个男孩嘴角带着笑,小心地绕着线。

     “我怎么觉得依稀认得它。

    ”那高个子男孩说。

     “你唤唤它?看它过来不?”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