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优秀的模仿者
关灯
小
中
大
,到底要如何出去嘛?”
达奚武忍不住怼了刘益守一句。
看到贺拔岳眼神不对,又把想说的话憋回去了。
“出去有两种办法,第一个是让城门官查不到,第二个嘛,就是让城门官都不敢查。
你们觉得,哪一个更好?” 刘益守环顾了一周问道。
“当然是不敢查最好。
只是,现在这道戒严令,城门官不敢查的人极少,除非是……胡太后的亲信,而且是不敢得罪的亲信。
” 陈元康若有所思的说道,大神就是大神,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所以,你们看,我这个胡太后的面首,合格不合格?” 刘益守微笑着说道。
诶?这样也行么? “做面首?亏你想的出来,那你怎么从胡太后那里脱身?还不是会牵连我们。
” 达溪武又说了一句,不过这次,所有人都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他,于是这位出自六镇,弓马娴熟的棒小伙,瞬间就不说话了。
“我们一行人,假扮是胡太后的面首,然后从离白马寺最近的一个门出城。
” 连元雍都很满意刘益守的相貌和气质,那说明这一位要忽悠并不能算是很聪明的城门官,其实问题是不大的。
只是,胡太后为什么不在宫里玩,要去寺庙耍乐子,这里头可得想好说辞。
众人都看向陈元康,毕竟,刘益守虽然帅得一塌糊涂,可跟女人亲热的次数是零,他偷女人心不是问题,偷女人身,可从未有过经历。
而老陈同志,那可真算得上“身经百战”了。
“都看着我做什么?” 发现不对劲,陈元康摆摆手解释道:“你们这都是庶民思维,完全跟不上权贵的节奏。
洛阳的贵妇,而且是最贵的那个,她要去哪里玩,需要跟一个守门的城门官解释么? 如果有人盘问,直接一巴掌招呼过去,然后接着拳打脚踢。
等他们的上级来劝架的时候,再不阴不阳的威胁一番,最好是说要保密,不然杀你全家之类的。
那样我们就能稳稳当当的出城了。
只不过有个问题……” 陈元康看着刘益守,继续说道:“益守身上的衣服,太土气了,而且没有装扮。
这样子怎么能去见太后呢。
起码也得打扮一下。
而且出城的话,马车也是个问题。
” “不,我们不用马车,我们抬轿子。
” 刘益守托着下巴,若有所思的说道。
“轿子是何物?” “稍等,我拿根树枝来给你们解释一下。
” 刘益守在地上画了个轿子的图,谁知道陈元康恍然大悟道:“《尚书·益稷》说‘予乘四载,随山刊木。
’大禹自述其治水经过时讲的。
四载便是:‘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
这个欙(通雷),不就是你说的轿子嘛。
” 北魏起于草原,建国初期,牲畜极多(甚至比唐初那时候还要多不少)。
所以人们出行普遍都用上了牲畜,比如牛马等。
而所谓轿子,在这个年代,就是人抬着的车。
虽然洛阳城内很少见,却也不是没有过。
“轿子这种东西,只要普通的木匠都会,做一个毫无问题。
抬轿子,需要四个轿夫,贺拔将军他们三人,外加崔冏一人,你们四个负责抬轿。
而在下就是坐轿子的人,长猷(陈元康表字)兄负责引路。
如此一来,我们这一行人,也算是特立独行了。
” 刘益守的话,贺拔岳等人似乎没听懂,为什么不要人家检查,反而要弄得全城人都知道一样。
他们原来待的地方,都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的。
“兵法有云,能示之以不能,不能示之以能。
明明我们就是有问题的,偏偏就要摆出一副不怕别人查的架势。
然后等真正有人想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展示不给他们查的理由。
” 陈元康帮刘益守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贺拔岳缓缓点头。
出城这件大事,慢慢的分解,将分解后的小事一件件的解决,最后就只剩下几个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所谓军师,办的也是这样事情,没有办法的时候,能够硬生生的想出办法来。
那么现在就剩下给刘益守换一件“称头”的帅衣服,以及做一顶华丽的轿子。
貌似,都不
看到贺拔岳眼神不对,又把想说的话憋回去了。
“出去有两种办法,第一个是让城门官查不到,第二个嘛,就是让城门官都不敢查。
你们觉得,哪一个更好?” 刘益守环顾了一周问道。
“当然是不敢查最好。
只是,现在这道戒严令,城门官不敢查的人极少,除非是……胡太后的亲信,而且是不敢得罪的亲信。
” 陈元康若有所思的说道,大神就是大神,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所以,你们看,我这个胡太后的面首,合格不合格?” 刘益守微笑着说道。
诶?这样也行么? “做面首?亏你想的出来,那你怎么从胡太后那里脱身?还不是会牵连我们。
” 达溪武又说了一句,不过这次,所有人都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他,于是这位出自六镇,弓马娴熟的棒小伙,瞬间就不说话了。
“我们一行人,假扮是胡太后的面首,然后从离白马寺最近的一个门出城。
” 连元雍都很满意刘益守的相貌和气质,那说明这一位要忽悠并不能算是很聪明的城门官,其实问题是不大的。
只是,胡太后为什么不在宫里玩,要去寺庙耍乐子,这里头可得想好说辞。
众人都看向陈元康,毕竟,刘益守虽然帅得一塌糊涂,可跟女人亲热的次数是零,他偷女人心不是问题,偷女人身,可从未有过经历。
而老陈同志,那可真算得上“身经百战”了。
“都看着我做什么?” 发现不对劲,陈元康摆摆手解释道:“你们这都是庶民思维,完全跟不上权贵的节奏。
洛阳的贵妇,而且是最贵的那个,她要去哪里玩,需要跟一个守门的城门官解释么? 如果有人盘问,直接一巴掌招呼过去,然后接着拳打脚踢。
等他们的上级来劝架的时候,再不阴不阳的威胁一番,最好是说要保密,不然杀你全家之类的。
那样我们就能稳稳当当的出城了。
只不过有个问题……” 陈元康看着刘益守,继续说道:“益守身上的衣服,太土气了,而且没有装扮。
这样子怎么能去见太后呢。
起码也得打扮一下。
而且出城的话,马车也是个问题。
” “不,我们不用马车,我们抬轿子。
” 刘益守托着下巴,若有所思的说道。
“轿子是何物?” “稍等,我拿根树枝来给你们解释一下。
” 刘益守在地上画了个轿子的图,谁知道陈元康恍然大悟道:“《尚书·益稷》说‘予乘四载,随山刊木。
’大禹自述其治水经过时讲的。
四载便是:‘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
这个欙(通雷),不就是你说的轿子嘛。
” 北魏起于草原,建国初期,牲畜极多(甚至比唐初那时候还要多不少)。
所以人们出行普遍都用上了牲畜,比如牛马等。
而所谓轿子,在这个年代,就是人抬着的车。
虽然洛阳城内很少见,却也不是没有过。
“轿子这种东西,只要普通的木匠都会,做一个毫无问题。
抬轿子,需要四个轿夫,贺拔将军他们三人,外加崔冏一人,你们四个负责抬轿。
而在下就是坐轿子的人,长猷(陈元康表字)兄负责引路。
如此一来,我们这一行人,也算是特立独行了。
” 刘益守的话,贺拔岳等人似乎没听懂,为什么不要人家检查,反而要弄得全城人都知道一样。
他们原来待的地方,都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的。
“兵法有云,能示之以不能,不能示之以能。
明明我们就是有问题的,偏偏就要摆出一副不怕别人查的架势。
然后等真正有人想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展示不给他们查的理由。
” 陈元康帮刘益守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贺拔岳缓缓点头。
出城这件大事,慢慢的分解,将分解后的小事一件件的解决,最后就只剩下几个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所谓军师,办的也是这样事情,没有办法的时候,能够硬生生的想出办法来。
那么现在就剩下给刘益守换一件“称头”的帅衣服,以及做一顶华丽的轿子。
貌似,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