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关灯
    康熙二十年的冬天,刚刚才结束帝国的庆祝大典,后宫的册封仪式,就迎来了三年一次的后宫选秀。

    来自全国的妙龄少女汇聚在御花园。

    她们将有人成为大清国的后妃,在历史上刻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有人将如同做了一场春梦般了无痕迹地褪去。

    但此刻 她们都被称为“秀女”。

     中国历代的后妃,大多来自贵族权臣之家。

    然而,为了巩固皇权的联姻,往往潜伏着更大的政治危机。

    到了明代,为了防范外戚干权,朱元璋一改旧俗,明文规定皇室后妃应选自民间。

     清朝入关后,皇帝的后妃主要来源于八旗秀女。

    顺治朝规定,凡满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年龄在13到17岁之间,都要参加每三年一届的选秀。

    其中不仅产生皇后嫔妃,也为皇子皇孙,亲王郡王等皇家宗室物色福晋。

    超过17岁又一直未被选中的才可以另行婚配。

    严格的制度确保了皇族婚配的优先权。

     东方才刚刚露出晨曦如鱼肚的白,几十名宫装少女却已经穿戴整齐,打扮的焕然一新在几个年长的教引嬷嬷的带领下排列整齐地朝着紫禁城里的神武门走去,她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延辉阁,清朝历代遴选秀女的地方,经过内务府的初选和淘汰,原本近千人的选秀大军此刻只剩下寥寥的几十人。

    阅选时,她们按八旗的顺序,一般七八个人站成一排,由皇帝、皇太后们挑选。

    被挑选女子的名字,每排写一张单子,留宫中存盘,这种名单,在档案中称为“秀女排单”。

     章佳氏福凝不像别的秀女似的,第一次踏入紫禁城的深宫后院,震惊于内廷的雄伟华丽而左顾右盼,只是高昂着美丽的颈脖看向朝阳殿外。

     紫禁城真是大啊,她们一大清早出发,穿过重重次第的宫门,还没有走到延辉阁,而她听教引嬷嬷说过,延辉阁还只是在后宫的偏角,这个后宫到底有多大呢? 现在太阳就已经完全升起,湛蓝的天空没有一片云彩,金灿灿的光芒耀眼地让人睁不开眼睛。

    福凝有些近乎崇拜地欣赏着太阳,只因为它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她的目光越过人群看向远方,天地无比辽阔。

     突然身后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伴着太监独有尖细的嗓音着急而惶恐的由远及近,众秀女不由地面面相觑,是谁?在这人人都屏气凝神的后宫中如此放肆的高声笑语。

     很快众人就见到了答案:一骑俊逸黑马载着一个紫衣的少年如闪电般纵腾而来,在人群边刮起一阵不小的旋风,不少少不更事的少女纷纷扬起好奇的头颅注视着这位骏马上的追风少年,大胆些的已经红着脸在窃窃私欲互相咬着耳朵猜测这位俊朗少年的真实身份,她们都是出身世府的名门闺秀,即便从父兄不经意流露谈起的口风中也大概了解到紫禁城骑马是何等的身份才能有的荣耀。

     随行进来的几位教引嬷嬷见了马上的人却吓得脸色铁青,她们厉声呵斥秀女们低头下跪。

     第161章补充良妃的资料 第一阶段,诸外藩蒙古中政治地位最高时期(1636年——1659年)。

    从实际的意义上说,明朝建立后,元政权并没有灭亡,而是退居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