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小
中
大
发生爆炸,歌剧表演不可能继续。
经科林的剧院相关应急预案中却没相关条目,只能先组织人手疏散观众。
他想不通,北方剧院怎么就会有炸弹呢?“伦敦以前发生过类似的荒唐事件吗?应该没有吧?” “其实是有的。
” 莫伦随手举例,“1814年10月17日,圣吉尔斯教区发生了「啤酒洪水」事故。
” 缪克斯啤酒公司使用巨型啤酒桶酿酒,每只酒桶巨大到能装600多吨啤酒。
巨型酒桶不是摆在地面而被安置在架子上,工人们在厂房内走时需要仰视高处的酒桶。
那天,酒厂里的酒桶突然相继炸裂,一千四百多吨的啤酒像是山洪倾泻而下。
不只工人们被卷入啤酒洪水。
因为酒厂的地势较高,附近居民区的地势较低,酒水直冲居民住宅。
莫伦在翻阅伦敦生活史相关书籍时看到这起事故。
她简述后续,“据不完全统计,那场特殊的「啤酒洪水」造成两条街房屋被毁,八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 经科林瞧着徒手扔炸弹的海勒小姐,她说起这个案例是要说明什么? 五分钟前,三楼的服务生惊魂不定地跑到经办公室。
科林被告知一位客人从307包厢抱着一只盒子冲出门,她狂奔到走廊东侧盒子扔出窗外,然后就炸了。
经科林找到莫伦询问具体情况。
他惊疑不定地问出了那个问题,就听莫伦说起骇人的伦敦旧闻。
科林听懂了莫伦的潜台词,对比啤酒洪水的死伤,今天剧院是有惊无险。
如果让爆炸发生包厢内,距离最近的客人会当场死亡。
接下来,不只是隔壁房间受到牵连,被炸裂的砖石从三楼坠落砸向一楼观众席,慌乱会引发踩踏事件。
那会造成多少伤亡? 经科林稍作假设,冒起一身冷汗。
幸亏是炸在草坪上方,否则今天的死伤人数会超过啤酒洪水事件。
自己职位不保,更可能要赔到倾家荡产。
科林不能更真诚地夸奖:“我代表「北方剧院」向您致以最高的感谢,是您的英勇拆弹拯救了我们。
” 莫伦不是为了听感谢词才说一长串话。
她提出要求,“炸弹出现在我朋友抽到的免费包厢里,我希望能彻查剧院的人员往来。
” 经科林:“当然,剧院肯定会查清楚。
” 莫伦知道会查,关键是谁查。
她直言:“我要全程参与调查。
” “额……” 经科林犹豫了,万一真相对剧院盈利有负面影响,自己人查到什么能掩藏,但外人参与就不好说了。
他想找借口反对,比如为了女士的安全着想不必介入凶残的爆炸案,但莫伦刚刚亲手把炸弹扔出窗。
莫伦瞧出科林心里的小算计。
没提必须跟进调查,而是微笑着提起另一件事。
“您说对我致以最高的谢意,难道是在考虑以剧院3%的股权,给我与我的朋友作为精神伤害的赔偿金?这多不好意思。
” 什么?! 科林怀疑自己的耳朵在爆炸中受损,真有人不好意思吗? 这话像一盆冰水把他浇醒。
炸弹没在剧院建筑内炸开,但观众们与巡演的剧团仍有可能对剧院索要赔偿。
莫伦与露娜作为最直接的受害方,可以要求昂贵的赔偿金。
剧院不给,生意很可能受到更大冲击。
「北方剧院」被投弹的事实无法隐瞒,很可能会见报。
这种事没有更大的爆点,只上两三份报纸,一周后就没热度了。
假设让莫伦不满,她暗中推一把,局面变得不可控。
沃尔案的余温尚在,媒体愿意关注案件相关人员的后续情况。
到时候,《海勒小姐在北方剧院遇袭》之类蹭着莫伦舆论热度的报道井喷式爆发,全伦敦都会记住「北方剧院」很不安全,谁还敢来看演出? 别说莫伦做不出来这种事,要不然萨米沃尔怎么会被绞死! 经科林不自然地抹了一把额头虚汗,马上改了口风。
“欢迎!我非常欢迎您监督剧院对爆炸案的调查,赔偿方面也一定令您满意。
” 莫伦微笑,“北方剧院有您这样通情达的经,必定会生意兴隆,远离今天这样的灾祸。
” 露娜伊迪坐在一旁。
她本来被吓到惊魂不定,但在经办公室“异常友善”的谈话氛围中,也渐渐定下神来。
‘幸运儿就是我,因为身边有莫伦。
’ 露娜默念了三遍,越念越坚信不疑。
假如今天自己一个人来,已经被炸得四分五裂。
多亏有莫伦,活该莫伦一夜暴富,她值得! 这时,办公室门被敲响。
服务生:“科林经,苏格兰场的雷斯垂德警探目睹了剧院发生爆炸事故,希望尽快介入调查。
” 雷斯垂德本以为还要多费几句口舌。
苏格兰场可不是一张畅通无阻的通行证,时不时遭遇商家拒绝调查。
他可没有那位福尔摩斯先生的强硬。
今天,麦考夫直接找上「北方电报公司」负责人要求对方配合,召集今天来上班的员工进行指纹检测。
只需十根手指沾上印泥,在纸上按下指尖印记即可。
印泥,办公室职员都接触过。
不小心沾到手,也是无毒无害。
以前没听过这种检测? 这不重要。
如果北方电报不配合这么简单的要求,不得不考虑该公司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合与政府办公楼继续合作。
想必来自利物浦的罗斯老板,也不愿在伦敦的业务亏损。
类似的话,雷斯垂德没底气对科林经说。
真有事,苏格兰场很难成为他的后盾。
经科林却格外热情,“太好了!警探先生,您真是敬业,这么快就赶到案发现场,还请您揪出凶手。
” 随后,他介绍莫伦与露娜,“幸亏海勒小姐及时发现,英勇地把它从包厢里取出扔向草坪,避免了重大伤亡事故。
” 雷斯垂德向熟人们点头致意。
莫伦就不必说了,而自己作为出庭沃尔案的证人之一,也见过露娜。
莫伦不意外雷斯垂德的到来,刚才他身边的那个男人又去哪了? 想到一种可能,那位是不是去草坪上捡炸弹碎片了? 经科林不了解内情,继续说:“海勒小姐希望能全程跟进调查,还请探长先生谅解。
” 科林:查吧,查吧,你们都查吧,你们斗起来可不关我的事。
莫伦淡淡瞥了科林一眼。
雷斯垂德直说:“好,那就跟进。
” “啊?” 经科林头顶冒出问号。
不对啊,苏格兰场的警员什么时候脾气这么好了? 雷斯垂德不废话,直接表明来意: “先等等讲述案情。
剧院有安保吗?没有的话,找几个服务生去守着草坪。
虽然有围栏,指不定哪个好事者翻进去捡炸弹碎片。
” “不会吧。
” 经科林的办公室在东北角,窗户能看到草坪。
他匆忙朝窗外张望,居然真的看到一个人弯着腰在草坪上捡东西。
雷斯垂德也探头看了看。
“这位不算,他是我……” 同伙?同事? 这些词汇用在麦考夫身上都不贴切,非要说倒像是监工。
雷斯垂德勉强定义,“福尔摩斯先生是其他部门的调查员。
” 经科林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这年头调查员一个比一个敬业,这么快就去捡碎片。
他只能快步走出办公室,努力找几个服务生看管草坪。
人手真不够用,一大批派出去维护疏散观众,千万别在剧院里发生踩踏事故。
科林走了。
雷斯垂德瞧着露娜还在场,出于保密原则,向莫伦用手势好一通比画。
『草坪上那个捡炸弹碎片的,他好像看出您是指纹检测技术的提供者,您要心里有数啊!』 莫伦看着雷斯垂德又是掐指尖又是指眼睛的动作,读出了他想传达的意思。
真没必要搞得神经兮兮,“知道就知道吧。
新的鉴定技术能被更快应用是一件好事。
” 雷斯垂德松一口气,不怪他泄露消息就好。
莫伦反问:“您与草坪上的那位,刚才去电报公司查什么事?” 雷斯垂德紧紧抿唇,坚定地摇头。
他的口风一贯很紧。
对麦考夫是这样的,对莫伦也是一样的。
莫伦走到窗户边,凝望草坪上的福尔摩斯先生。
他收集弹片的动作非常熟练,显然不是第一次勘查现场。
莫伦转头,对雷斯垂德说:“他来自白厅,负责调查白厅电报线爆炸事故。
两位之前在「北方电报」采集指纹,因为在白厅被引爆的炸弹残片上留有制弹者的指纹,可以做对比。
白厅出事的是气动管道,炸弹通过传输盒运入政府办公楼,对不对?” 雷斯垂德呆若木鸡。
上帝还在吗?是不是放弃自己这位忠实信徒了? 第二次!短短十分钟内,是第二次了! 他明明恪守保密原则,为什么从麦考夫到莫伦都会看出他想隐瞒的事?! “噗嗤——” 露娜忍不住笑了出来。
不该笑的。
她是劫后余生,原本也没心情笑,可雷斯垂德的表情太好笑了。
雷斯垂德决定不再为难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遇上无法逾越的高山,习惯了就好。
但还是忍不住问:“海勒小姐,还有什么是您不知道的吗?” 莫伦点头,“很多。
比如白厅的投弹者与剧院的是不是同一个人?凶手是谁?为什么要作案?” 说到这里,她想到一点:“北方电报公司的员工名单上有乔治史蒂文吗?” “没有。
” 雷斯垂德很确定,他的记忆力不算太好,但还能记得沃尔案的几个重点关注对象。
露娜不可思议地问莫伦,“你该不是怀疑史蒂文投弹吧?” 雷斯垂德倒不觉得诧异,说起入职八个月的经验之谈。
“像是分手的情侣、失败的追求者、发生矛盾的夫妻之类,一方杀害或伤害另一方的案子不在少数。
” 露娜整个人都不好了。
莫伦问露娜:“你还留有乔治史蒂文触碰过的物品吗?” 露娜摇头,“他送的礼物,除了吃完喝完的,我都还给他了。
我以前送的礼物,他也还给我了,但我在上个月都卖给跳蚤市场。
分手是彻底断了,包括他喝过的水杯之类,也是能卖的卖该扔的扔。
” 这意味着露娜没有保留乔治史蒂文的指纹。
莫伦转了方向,问:“还没听你说起获得免费包厢票的全过程,请具体讲一下。
” 不是多此一问。
如果免费票是蓄意送给露娜,炸弹就是冲着她去的
经科林的剧院相关应急预案中却没相关条目,只能先组织人手疏散观众。
他想不通,北方剧院怎么就会有炸弹呢?“伦敦以前发生过类似的荒唐事件吗?应该没有吧?” “其实是有的。
” 莫伦随手举例,“1814年10月17日,圣吉尔斯教区发生了「啤酒洪水」事故。
” 缪克斯啤酒公司使用巨型啤酒桶酿酒,每只酒桶巨大到能装600多吨啤酒。
巨型酒桶不是摆在地面而被安置在架子上,工人们在厂房内走时需要仰视高处的酒桶。
那天,酒厂里的酒桶突然相继炸裂,一千四百多吨的啤酒像是山洪倾泻而下。
不只工人们被卷入啤酒洪水。
因为酒厂的地势较高,附近居民区的地势较低,酒水直冲居民住宅。
莫伦在翻阅伦敦生活史相关书籍时看到这起事故。
她简述后续,“据不完全统计,那场特殊的「啤酒洪水」造成两条街房屋被毁,八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 经科林瞧着徒手扔炸弹的海勒小姐,她说起这个案例是要说明什么? 五分钟前,三楼的服务生惊魂不定地跑到经办公室。
科林被告知一位客人从307包厢抱着一只盒子冲出门,她狂奔到走廊东侧盒子扔出窗外,然后就炸了。
经科林找到莫伦询问具体情况。
他惊疑不定地问出了那个问题,就听莫伦说起骇人的伦敦旧闻。
科林听懂了莫伦的潜台词,对比啤酒洪水的死伤,今天剧院是有惊无险。
如果让爆炸发生包厢内,距离最近的客人会当场死亡。
接下来,不只是隔壁房间受到牵连,被炸裂的砖石从三楼坠落砸向一楼观众席,慌乱会引发踩踏事件。
那会造成多少伤亡? 经科林稍作假设,冒起一身冷汗。
幸亏是炸在草坪上方,否则今天的死伤人数会超过啤酒洪水事件。
自己职位不保,更可能要赔到倾家荡产。
科林不能更真诚地夸奖:“我代表「北方剧院」向您致以最高的感谢,是您的英勇拆弹拯救了我们。
” 莫伦不是为了听感谢词才说一长串话。
她提出要求,“炸弹出现在我朋友抽到的免费包厢里,我希望能彻查剧院的人员往来。
” 经科林:“当然,剧院肯定会查清楚。
” 莫伦知道会查,关键是谁查。
她直言:“我要全程参与调查。
” “额……” 经科林犹豫了,万一真相对剧院盈利有负面影响,自己人查到什么能掩藏,但外人参与就不好说了。
他想找借口反对,比如为了女士的安全着想不必介入凶残的爆炸案,但莫伦刚刚亲手把炸弹扔出窗。
莫伦瞧出科林心里的小算计。
没提必须跟进调查,而是微笑着提起另一件事。
“您说对我致以最高的谢意,难道是在考虑以剧院3%的股权,给我与我的朋友作为精神伤害的赔偿金?这多不好意思。
” 什么?! 科林怀疑自己的耳朵在爆炸中受损,真有人不好意思吗? 这话像一盆冰水把他浇醒。
炸弹没在剧院建筑内炸开,但观众们与巡演的剧团仍有可能对剧院索要赔偿。
莫伦与露娜作为最直接的受害方,可以要求昂贵的赔偿金。
剧院不给,生意很可能受到更大冲击。
「北方剧院」被投弹的事实无法隐瞒,很可能会见报。
这种事没有更大的爆点,只上两三份报纸,一周后就没热度了。
假设让莫伦不满,她暗中推一把,局面变得不可控。
沃尔案的余温尚在,媒体愿意关注案件相关人员的后续情况。
到时候,《海勒小姐在北方剧院遇袭》之类蹭着莫伦舆论热度的报道井喷式爆发,全伦敦都会记住「北方剧院」很不安全,谁还敢来看演出? 别说莫伦做不出来这种事,要不然萨米沃尔怎么会被绞死! 经科林不自然地抹了一把额头虚汗,马上改了口风。
“欢迎!我非常欢迎您监督剧院对爆炸案的调查,赔偿方面也一定令您满意。
” 莫伦微笑,“北方剧院有您这样通情达的经,必定会生意兴隆,远离今天这样的灾祸。
” 露娜伊迪坐在一旁。
她本来被吓到惊魂不定,但在经办公室“异常友善”的谈话氛围中,也渐渐定下神来。
‘幸运儿就是我,因为身边有莫伦。
’ 露娜默念了三遍,越念越坚信不疑。
假如今天自己一个人来,已经被炸得四分五裂。
多亏有莫伦,活该莫伦一夜暴富,她值得! 这时,办公室门被敲响。
服务生:“科林经,苏格兰场的雷斯垂德警探目睹了剧院发生爆炸事故,希望尽快介入调查。
” 雷斯垂德本以为还要多费几句口舌。
苏格兰场可不是一张畅通无阻的通行证,时不时遭遇商家拒绝调查。
他可没有那位福尔摩斯先生的强硬。
今天,麦考夫直接找上「北方电报公司」负责人要求对方配合,召集今天来上班的员工进行指纹检测。
只需十根手指沾上印泥,在纸上按下指尖印记即可。
印泥,办公室职员都接触过。
不小心沾到手,也是无毒无害。
以前没听过这种检测? 这不重要。
如果北方电报不配合这么简单的要求,不得不考虑该公司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合与政府办公楼继续合作。
想必来自利物浦的罗斯老板,也不愿在伦敦的业务亏损。
类似的话,雷斯垂德没底气对科林经说。
真有事,苏格兰场很难成为他的后盾。
经科林却格外热情,“太好了!警探先生,您真是敬业,这么快就赶到案发现场,还请您揪出凶手。
” 随后,他介绍莫伦与露娜,“幸亏海勒小姐及时发现,英勇地把它从包厢里取出扔向草坪,避免了重大伤亡事故。
” 雷斯垂德向熟人们点头致意。
莫伦就不必说了,而自己作为出庭沃尔案的证人之一,也见过露娜。
莫伦不意外雷斯垂德的到来,刚才他身边的那个男人又去哪了? 想到一种可能,那位是不是去草坪上捡炸弹碎片了? 经科林不了解内情,继续说:“海勒小姐希望能全程跟进调查,还请探长先生谅解。
” 科林:查吧,查吧,你们都查吧,你们斗起来可不关我的事。
莫伦淡淡瞥了科林一眼。
雷斯垂德直说:“好,那就跟进。
” “啊?” 经科林头顶冒出问号。
不对啊,苏格兰场的警员什么时候脾气这么好了? 雷斯垂德不废话,直接表明来意: “先等等讲述案情。
剧院有安保吗?没有的话,找几个服务生去守着草坪。
虽然有围栏,指不定哪个好事者翻进去捡炸弹碎片。
” “不会吧。
” 经科林的办公室在东北角,窗户能看到草坪。
他匆忙朝窗外张望,居然真的看到一个人弯着腰在草坪上捡东西。
雷斯垂德也探头看了看。
“这位不算,他是我……” 同伙?同事? 这些词汇用在麦考夫身上都不贴切,非要说倒像是监工。
雷斯垂德勉强定义,“福尔摩斯先生是其他部门的调查员。
” 经科林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这年头调查员一个比一个敬业,这么快就去捡碎片。
他只能快步走出办公室,努力找几个服务生看管草坪。
人手真不够用,一大批派出去维护疏散观众,千万别在剧院里发生踩踏事故。
科林走了。
雷斯垂德瞧着露娜还在场,出于保密原则,向莫伦用手势好一通比画。
『草坪上那个捡炸弹碎片的,他好像看出您是指纹检测技术的提供者,您要心里有数啊!』 莫伦看着雷斯垂德又是掐指尖又是指眼睛的动作,读出了他想传达的意思。
真没必要搞得神经兮兮,“知道就知道吧。
新的鉴定技术能被更快应用是一件好事。
” 雷斯垂德松一口气,不怪他泄露消息就好。
莫伦反问:“您与草坪上的那位,刚才去电报公司查什么事?” 雷斯垂德紧紧抿唇,坚定地摇头。
他的口风一贯很紧。
对麦考夫是这样的,对莫伦也是一样的。
莫伦走到窗户边,凝望草坪上的福尔摩斯先生。
他收集弹片的动作非常熟练,显然不是第一次勘查现场。
莫伦转头,对雷斯垂德说:“他来自白厅,负责调查白厅电报线爆炸事故。
两位之前在「北方电报」采集指纹,因为在白厅被引爆的炸弹残片上留有制弹者的指纹,可以做对比。
白厅出事的是气动管道,炸弹通过传输盒运入政府办公楼,对不对?” 雷斯垂德呆若木鸡。
上帝还在吗?是不是放弃自己这位忠实信徒了? 第二次!短短十分钟内,是第二次了! 他明明恪守保密原则,为什么从麦考夫到莫伦都会看出他想隐瞒的事?! “噗嗤——” 露娜忍不住笑了出来。
不该笑的。
她是劫后余生,原本也没心情笑,可雷斯垂德的表情太好笑了。
雷斯垂德决定不再为难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遇上无法逾越的高山,习惯了就好。
但还是忍不住问:“海勒小姐,还有什么是您不知道的吗?” 莫伦点头,“很多。
比如白厅的投弹者与剧院的是不是同一个人?凶手是谁?为什么要作案?” 说到这里,她想到一点:“北方电报公司的员工名单上有乔治史蒂文吗?” “没有。
” 雷斯垂德很确定,他的记忆力不算太好,但还能记得沃尔案的几个重点关注对象。
露娜不可思议地问莫伦,“你该不是怀疑史蒂文投弹吧?” 雷斯垂德倒不觉得诧异,说起入职八个月的经验之谈。
“像是分手的情侣、失败的追求者、发生矛盾的夫妻之类,一方杀害或伤害另一方的案子不在少数。
” 露娜整个人都不好了。
莫伦问露娜:“你还留有乔治史蒂文触碰过的物品吗?” 露娜摇头,“他送的礼物,除了吃完喝完的,我都还给他了。
我以前送的礼物,他也还给我了,但我在上个月都卖给跳蚤市场。
分手是彻底断了,包括他喝过的水杯之类,也是能卖的卖该扔的扔。
” 这意味着露娜没有保留乔治史蒂文的指纹。
莫伦转了方向,问:“还没听你说起获得免费包厢票的全过程,请具体讲一下。
” 不是多此一问。
如果免费票是蓄意送给露娜,炸弹就是冲着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