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八宝猪手 栗子、火腿、香菇丁还是口蘑……

关灯
刚刚做好。

    为了配这道猪手,乔大爷又另外要了一份凉菜,一份例汤,也很快上桌。

     八宝猪手看起来平平无奇,浓油赤酱的一盘,为了方便夹取切成了一小段一小段,只是依旧是整只猪蹄的形状,叫人看不出内有乾坤。

     乔大爷不愧是老饕,订了八宝猪手,配的菜也恰到好处。

     一道蔬菜鱼片汤,先用鱼片烧个清汤,再用肉丸提鲜增味,最后加蔬菜汆涮,清凌凌的一碗。

    一碟凉菜拌双脆,海蜇皮和白萝卜切丝,爽口清脆,还没吃就觉得清凉。

     杜小枫对猪手没太多兴趣,正斟酌着要不要再多点道菜。

    乔大爷已经热情邀请她来尝尝这道八宝猪手。

     “好,我尝尝。

    ”她勉强露出笑容,暗想如果吃了一嘴糊嗓子的肥油,该想个什么借口谢绝乔大爷的热情推荐呢,说自己在减肥?还是吃药有忌口? 脑筋活动着,筷子已经递到了嘴边,杜小枫张嘴咬下,略一咀嚼,脸上的表情称得上五彩缤纷,当即向桌上这盘八宝猪手投向了诧异的眼光,这真的是她印象里的猪手吗? 所有的骨头都小心剥离,不只是几根主干,细枝末节都填塞的满满,让软烂的猪手仍旧成型。

     填进去的是以糯米为主料的八宝馅,笋干、火腿、栗子,还有些杜小枫辨认不出来的食材,都切成细碎的小丁。

    吃上一口,外面那层皮肉仿佛肉冻似的入口既化。

    油润已经渗进八宝糯米馅中,呈现出一种剔透的蜜褐色,却一点也不腻。

     感觉气氛有点不对,抬头一看,乔大爷筷子根本就没动过,端正的坐着把杜小枫变化的表情都收入眼底,这是早就看出杜小枫小看了这道菜,等着看她被震住的一幕呢! 杜小枫假装恼道:“乔叔叔!你是不是早等着看我笑话?”早看出她小瞧这道八宝猪手,却故意不提醒她,还好她没有出言贬损什么,否则现在不知道要丢多大的人。

     乔大爷却说:“这个经历好,可以写进你的文章里。

    ” 他这才美美品鉴起来,还饶有兴趣的去分辨八宝里的食材。

    “栗子、火腿、香菇丁还是口蘑丁?不对,都没有这种鲜味……” 有一味食材怎么也尝不出来,勾的乔大爷抓心挠肝。

    而杜小枫早已经忘了刚才出的糗,拿筷子的时候就没停过。

    吃几块猪手,再喝一口清鲜的鱼汤,夹一筷子 拌双脆清口。

     她这是奉了乔俪的“圣旨”而来,和乔大爷抢起八宝猪手理直气壮。

     边吃还边有感想,难怪乔大爷喜欢八宝猪手,因为口感软糯毫不费牙,最适合老年人了。

    其实不止是老人,做菜做成这种滋味,哪个年轻人能拒绝?爱美食之心,人皆有之。

     乔大爷还在琢磨到底是香菇丁还是口蘑丁。

    一个身影悄然出现在他身后,揭晓谜底。

     “是牛肝菌。

    选肥厚的柄切成丁,口感最好。

    ”八宝到底是什么其实没有定论,有加青豆、猪肚、干贝的,也有加虾仁和海参丁的。

    有时还会按照季节加一些时令的东西,比如南荼这次就加了芡实和牛肝菌。

     “原来如此!”乔大爷恍然大悟。

     八宝猪手和八宝鸭、炮豚有些类似,用的都是封闭调香的方法,而且是用原料包裹其他原料,这种方法能丰富菜肴层次,调和味感,同时还一定程度上密闭了香气。

     也就是为了吃起来方便,上桌前就切好了,否则刚破开猪手的时候,不知道香味要怎么四溢开来呢。

     这倒是个遗憾,乔大爷就说:“下次再订八宝猪手,只管整个端到桌上,我自己来切。

    ” 南荼铁面无私:“短时间是别想了,您血脂还好吗?” 乔大爷表情讪讪,可还记得杜小枫在一旁,向她介绍道:“这是南来饭馆的老板,也是当家主厨,南荼。

    ” 杜小枫一晃神,从进入这家饭馆起,让她惊讶的事就一件接着一件。

    这是今天这道菜的主厨?太年轻了吧! 她心里觉得荒谬,难道网上那个应届毕业生,但有十年工作经验的笑话成真了? 看出她的想法,乔大爷补充:“原来的南来饭馆是南荼爷爷开的,我也没说主厨没换人啊!”这才对嘛,原来是代代传承,杜小枫再看南荼,杜小枫带上一丝敬意,果真是年少有为啊。

     素材再+1。

     又想了想,杜小枫明白了,乔大爷虽然让她在八宝猪手上栽了个跟头,却也没故意让她掉另一个坑。

    要是在杜小枫还没尝过南荼的手艺时就向她引荐,估计杜小枫除了要犯下以名取菜这个错误,还要再担一个以貌取人! 为了多收集素材,杜小枫特意等到中午的客人都散了,南荼闲下来,才询问能不能将南来饭馆两代人经营的故事写到她的美食专栏里。

     南荼想了想,才说:“当然可以,但请务必在从前的南来饭馆上多多着墨,至于现在的南来饭馆,不必提到具体位置。

    ” 杜小枫奇怪:“这不也是为饭馆宣传吗?我怎么说也是有点小名气的……” “就是这个考虑,”南荼解释道,“您看,我们饭馆地方就这么大,借着您的影响力突然来了一大批新客人,老客人就没处可去,再说现在店里的人手也不够,招待不了太多客人。

    ” 名人的宣传确实会带来肉眼可见的效益,后续的影响却说不上是好还是不好。

    如果店里总是大排长龙,陪伴南来饭馆一路从艰难走过来的老客人吃不上饭,久而久之就不来了。

    新客人又是一时兴起,虽然有一些能转化成常客,更多的却都散了。

     到时候老客人走了,新客人又不来,南来饭馆岂不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而且新客人爆满,南荼更没法接待位面客人,系统又要闹了。

     杜小枫一脸赞赏地看着南荼,年纪轻轻能对饭馆的前景看的这么清楚,不迷失在眼前的利益中,难怪能把饭馆打理的红红火火。

    而且在她看来,南荼未来的成就应该远远不止这一家饭馆。

     那她只好牺牲下自己的脸面,多多写些自己在南来饭馆种种“真香”的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