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关灯
    但是,兵荒马乱的年月,哪儿能翻得到十多年前的旧报纸?爸爸想了半天突然记起,当时好像出版一种年鉴性的政治书籍叫《人民手册》,上面一定有,图书馆也可能有保存。

     我想,惟一的出路,就是到我们学院的图书馆动脑筋了。

    但是图书馆在文化革命一开始就已经被查封,怎么办? 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的管理员大多是有“历史问题”的人物,不能教书了,却又懂书,就去管书。

    在这些管理员中,与我关系较好的是“右派分子”蔡祥明先生。

    前一阵学院有大字报揭发,说他有可能是“逃亡地主”。

     人们说起“逃亡地主”就立即产生了一系列想象,好像罪大恶极的“黄世仁”、“刘文彩”害死了很多“喜儿”之后仓皇逃窜,逃到上海一所大学的阴暗书库里躲着,这实在太有吸引力了。

    但大字报贴出来那么久,农民造反派并没有来抓他,这是怎么回事?我因为有一个“破产地主”的外公,大致能想象事情的基本面目,很可能是蔡祥明先生的老家有点钱,但他却一直流落在上海。

     我敲开了蔡祥明先生住所的门。

    那是教学楼东边一排小平房中的一间,三平方米左右,只能放一张小床。

    我问起“逃亡地主”的事,谁知他一说比我想象的还简单,他曾对什么人说过,这宿舍太小,家乡房子大。

    “逃亡地主”就是从“家乡房子大”这个说法一步步“推理”出来的。

     我对他说,这事倒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有风吹草动还是会有人顺着这个罪名胡言乱语,因此应该把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写出来,还要把那天关于“家乡房子大”的谈话过程写出来,作为申诉交上去,也算备个案。

     蔡祥明说他不会写这种东西,求我帮他写。

    又说要写这么多内容挺费事,这房间连一张桌子也没有,问我能不能抽时间到书库去写。

     这正合我意。

    我一心想着《人民手册》。

     那天我在尘封的书库里给他写好了申诉,他说昨夜反复思考还是暂时不交上去,而且也不知道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