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关灯
小
中
大
妈妈当年抱着我敲开她的家门,说自己嫁过去的余家高地地全是文盲,要她一起去义务办班教书。
不久,我家堂前,余家祠堂,就有了两个夹着书本、穿着旗袍的美丽身影。
她们当时那么年轻,却试图让王阳明、黄宗羲留下过脚印的原野上,重新响起书声。
她们成功了吗?好像没有,又好像有。
这是土地的童话。
今天,童话的两个主角重逢,却都已八十高龄。
我,就从这个童话中走出。
从朱家村到余家高地地,半华里。
桥头镇的乡亲们保全了我家的老屋。
我小学的老同学杨新芳先生见到我家迁居上海后散落在邻居间的家具,还一件件收集,又有小镇文化站的余孟友先生和本家余建立先生留心照管,结果,也就完整地留住了我的童年,留住了当年妈妈和我夜夜为乡亲们写信、记账的门户,留住了村庄里曾经惟一亮灯的所在。
又见到了我出生的床。
妻子轻轻地摸着床楣,说:“真是精致,像新的一样。
”我说:“那兰花布帐也没有换过,我第一回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它。
” 我往床沿上一坐,只觉一种懒洋洋的困乏。
我从这儿下地,到外面借住了那么多地方,到今天纔回来。
一个年轻的族亲在一边说:“可惜,你《老屋窗口》里写到的风景,全被那么多新建筑挡住了。
”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屋后就是繁忙的公路,车辆拥挤,当年小坝里夜航船的梆子声,也不会再有。
祖母听到梆子声就起床了,点亮一盏小小的油灯,右手擎着,左手摸着楼梯护板一步步下楼,不久,灶间的烟囱里就飘出了几缕白雾。
楼梯边,就是我的小书房。
当年我踮脚进去,支起帐子读完了《水浒传》,借着梁山好汉的勇气把黄鼠狼镇住了。
前几个月,乡下有人到上海,我已经托他们把几个书箱带回,放到这个屋子里。
书箱里装有一些旧书,却还故意留出了不少空当,我早就想好了,还有一些东西要郑重地存放到这儿。
我说过,这个小书房的楼板下正是过去余家安置祖宗牌位和举行祭祀的『堂前”。
那么,我要把爸爸临终留下的那一大迭纸页,包括大批判简报、申诉材料和他写的一张张借条,存放在这里,给祖宗一个交代。
我知道,爸爸一定会赞成我的这个安排。
我本想在他下葬时当
不久,我家堂前,余家祠堂,就有了两个夹着书本、穿着旗袍的美丽身影。
她们当时那么年轻,却试图让王阳明、黄宗羲留下过脚印的原野上,重新响起书声。
她们成功了吗?好像没有,又好像有。
这是土地的童话。
今天,童话的两个主角重逢,却都已八十高龄。
我,就从这个童话中走出。
从朱家村到余家高地地,半华里。
桥头镇的乡亲们保全了我家的老屋。
我小学的老同学杨新芳先生见到我家迁居上海后散落在邻居间的家具,还一件件收集,又有小镇文化站的余孟友先生和本家余建立先生留心照管,结果,也就完整地留住了我的童年,留住了当年妈妈和我夜夜为乡亲们写信、记账的门户,留住了村庄里曾经惟一亮灯的所在。
又见到了我出生的床。
妻子轻轻地摸着床楣,说:“真是精致,像新的一样。
”我说:“那兰花布帐也没有换过,我第一回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它。
” 我往床沿上一坐,只觉一种懒洋洋的困乏。
我从这儿下地,到外面借住了那么多地方,到今天纔回来。
一个年轻的族亲在一边说:“可惜,你《老屋窗口》里写到的风景,全被那么多新建筑挡住了。
”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屋后就是繁忙的公路,车辆拥挤,当年小坝里夜航船的梆子声,也不会再有。
祖母听到梆子声就起床了,点亮一盏小小的油灯,右手擎着,左手摸着楼梯护板一步步下楼,不久,灶间的烟囱里就飘出了几缕白雾。
楼梯边,就是我的小书房。
当年我踮脚进去,支起帐子读完了《水浒传》,借着梁山好汉的勇气把黄鼠狼镇住了。
前几个月,乡下有人到上海,我已经托他们把几个书箱带回,放到这个屋子里。
书箱里装有一些旧书,却还故意留出了不少空当,我早就想好了,还有一些东西要郑重地存放到这儿。
我说过,这个小书房的楼板下正是过去余家安置祖宗牌位和举行祭祀的『堂前”。
那么,我要把爸爸临终留下的那一大迭纸页,包括大批判简报、申诉材料和他写的一张张借条,存放在这里,给祖宗一个交代。
我知道,爸爸一定会赞成我的这个安排。
我本想在他下葬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