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关灯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战乱,本来战乱中就有大量的文献典籍失散毁损,等到新朝建立,为了消除前朝的影响稳固统治,又会大规模的有组织的销毁、删节、篡改史籍文献(焚书坑儒,四库全书等等),导致我们几千年文明留下来的东西寥寥无几而且错漏很多,不能不说是重大的遗憾,让每一个学习文史的中国人痛心疾首。

    而子释同学,作为一个穿越人士,和同时代的人相比,应该更能体会到保存历史文献的重要意义。

    本来对于改朝换代,子释仅仅是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而现在,他作为保存文献典籍的人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回到这篇文章上,开篇让西戎从中原带回了几乎全部的文献典籍,原来是这样深的一个伏笔,虽然丹朱碧树楼被一把火烧了,但有了长生的帮助,借助这批保存在西戎奥云宫的典籍,子释完全可以把前人的遗留的精神财富最大限度的保留下来并加以发扬光大。

    可以设想,子释在后文中要做的,不会象一般耽美文那样,仅仅是长生的助手,明君的贤相,而是要成为文明的保护者、延续者和创造者。

    而长生做的是尽最大可能减少物质财富和人口的损失,为精神文明的延续提供物质保障。

    一个构筑有形的国家,一个延续无形的文明,这才是真正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天生一对,地产一双。

     看到这里,才体会到作者大人这篇文章的立意之高,远远超出了一般耽美文章爱恨情仇的范畴,直接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的宗旨,中宣部不把“五个一工程”奖发给阿堵,简直是有眼无珠,天理难容。

     万物生 作者:白芨 86章2009-11-04 抉择,这两个字,是痛。

    人临歧路,何去何从? 生或者死,子释的第一次抉择。

    择生而去死,大勇气大智慧。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然而这是俗人的境界,不是李子释。

    李子释的境界是君子居于斗室,而心意精神畅行八荒,为逍遥游。

     不为形体所拘,心中有大自在。

    儒与道,浩然正气与超拔境界,在他身上达成完美的和谐,让他的精神圆融通透,无比强悍,一人便是一世界,身外风雨飘摇,心内不动如山。

     邺水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