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关灯
    杜中和心中一喜,忙道:“如此大善!” 衙役们搬来案几,几位大人出题,郑青鸾闭目坐在案前养神。

    大堂里又陆陆续续来了五个年纪不一的秀才,一个举人,十个县学的学生,显得有些拥挤。

     第一个出完试卷的是李平年,字体洒脱如游龙,多为《中庸》,显然对于童生试来说严重超纲。

    还好都是填空默写题,要是作文,可真就玩玩了。

     接下来曹县令,方知府,端王的试卷中规中矩,不过分难,答的也很顺畅。

     倒是杜中和,怎么说呢?多为史,不仅超纲,而且题目生僻,陷阱很多。

    答题所用的时间是前几份题的总和。

    郑青鸾倒暗暗佩服起了杜中和,若不是把书读活了,还真出不了这份卷子。

     阅卷也是五人皆阅,分别写上评语。

    第一个阅卷的是李平年,他可是承平元年的探花郎。

     先是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就让人眼前一亮,暗暗点头。

    再细看卷子,基础扎实,中庸也答得甚好,再观杜中和出的试卷,李平年就有几分怒气,你考史学我不反对,但你不能故意刁难人,这样的题那些个举人也未必能答,你就敢拿来为难一个十岁的孩子,心胸如此狭窄,不堪大任,看来回到京城,又得在皇上面前忠言逆耳一番,才能让有些人长长记性!再看人家孩子全都答对了,心里不由一乐,还真是打脸!堂堂两榜进士有意为难十岁的小姑娘,还没能难为着,杜中和你情何以堪!李平年挥笔写就一个“优”字,心情颇好的把卷子递给瑞亲王。

     瑞亲王打小在上书房上学,大儒无数,学问也着实不错。

    把试卷认真看了一遍,还真是没想到这小丫头真有几分本事!批了个“优”。

    意味深长的把卷子递给杜中和。

     等看过之后,脸涨的通红,又细细的检查了几遍,想挑出错来,还真是不能!心有不甘的批了“优”。

     等方千行和曹令安批完试卷,难言震惊的把试卷交给几个举人秀才学子传阅。

    外面也传遍了郑青鸾得了五个优,没有一处错误。

     “可过童生试?”端王嘴角勾起笑意,看向杜中和。

     “没有试贴诗,到底少了一部分。

    ”杜中和淡笑。

    他就不信,十岁的孩子或许能过目不忘死背书,那么作诗,对联没有阅历可真不行,还难不住十岁的黄口小儿。

     “那就考吧!”瑞王看见那几个秀才学子看向杜中和的眼神满是愤愤不平,心中一乐,蠢货!都快引起公愤了。

     “那老夫出几副对子你来对。

    ”李平年看着沉稳如初的郑青鸾,暗暗点头,心中不无遗憾,怎么就不是个小子呢。

     第10章诗 第十章诗 “听好了,上联是,春归花不落。

    ”李平年道。

     郑青鸾稍作犹豫,答:“风静月长明。

    ” “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