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爹我带你去看月亮(正文完)

关灯
调试了很久,才做出了这样一个可以看到月亮的天文望远镜。

    爹,来看月亮。

    ” 朱元璋愣住。

     他在朱标年幼的时候经常被朱标惊得说不出话来。

    随着朱标长大,他已经很久没有如此过了。

     今日,他再次被惊得脑袋一片空白,半晌说不出话来。

     朱标先自己凑到天文望远镜前,调试好天文望远镜的后,把他爹拉到椅子上坐下。

     他再次道:“来,爹,看月亮。

    ” 朱元璋在朱标的指导下,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了月亮。

     坑坑洼洼荒无人烟,没有月宫,没有巨大的桂花树,没有砍树的吴刚,树下也没有捣药的玉兔和翩翩起舞的嫦娥的月亮。

     朱元璋满脸愕然。

     朱标仰头看着头顶的银盘。

     “爹,月亮上没有月宫,也没有神仙。

    ” “神仙是什么?是另一个维度的生物?还是比我们科技更先进的外星人?现在还无人知道。

    ” “但如果神仙存在,那一定是可以观测、可以研究、可以理解的生物。

    只是我们的科技没有到达这一步。

    ” 朱元璋若有所思:“这就是天书上说的唯物主义神佛观?” 朱标笑道:“对。

    还有啊,爹,天书其实不是天书,我也不是神仙童子。

    ” 朱元璋意识到,朱标说要送给“大明洪武皇帝”的礼物,恐怕不是这一架天文望远镜。

     朱标静静地看了朱元璋一会儿,开口道:“爹,我只是一个有宿慧的人。

    只是我的宿慧,来自几百年后。

    ” 宿慧,与生俱来的智慧,即有前世的记忆。

     朱元璋的嘴微微张开,呆愣了许久,结结巴巴道:“什么?宿慧?你记得起前世?那你、那你岂不是不止我一个爹!” 背着双手,满脸淡然,说着自己不是神仙童子,但神情仪态却仿佛谪仙的朱标,脸上清冷的表情裂开了一条缝。

     他无奈道:“爹,你最关注的就这个?!” 朱元璋很想说“不是”,但他扪心自问,理直气壮道:“这很重要!” 朱标瞠目结舌。

     他甩开了背着的手,一屁股坐到朱元璋身边的椅子上,谪仙的表情已经完全端不住了:“所谓的前世记忆啊,其实就是看着一个人走完了一生。

    这就和读一本会动的书一样……我想想,有什么更好的比喻……” 朱标想了想,道:“就像是看了一出长长的戏剧一样。

    我会为戏中人的喜怒哀乐而动容,但戏演完之后,我很清楚,他是他,我是我。

    ” 朱标笑了笑,这件事他想了许久才想明白。

     “爹,他是他,我是我。

    就算我看完了他的一生,知道了他的一切,也不代表我变成了他。

    ”朱标认真道,“我是陈标,是朱标,是你和娘的儿子,也只是你和娘的儿子。

    我只有一对爹娘。

    ” 或许有的人看到了前世,就认为今生是前世的延续,前世今生都是自己。

     这全看个人的认知。

     朱标的认知是,他是他,我是我。

    前世是前世,今生是今生。

    我看完了一场全息电影,不代表我就是电影中的那个人。

     那个性格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怎么会是我呢? 我是在家人溺爱下长大的陈家标儿,朱家太子,一个十八岁了还会趴在爹娘肩头撒娇的大龄儿童。

     “那就好,那就好。

    ”朱元璋咧嘴乐道,“标儿只有我一个爹,嘿嘿。

    ” 朱标深深叹了口气。

     他将坦白的事想了很久。

    既然爹知道自己是神仙下凡都没在意,那么自己不是神仙只是有宿慧,爹也肯定不会在意。

     只是人在袒露自己真正秘密的时候,总会犹豫。

     比如,爹认为自己是神仙,将来糊涂了不喜欢“太子”,也要顾忌天谴。

    如果换作是有宿慧的普通太子,或许就没有顾忌了。

     但朱标最终仍旧选择了相信爹,相信了这一位与历史中截然不同、又有些许本质相同的大明洪武皇帝。

     朱元璋从开心中回过神,板着脸道:“标儿,你说送给爹的礼物,难道就是这个?虽然你向爹坦白爹很高兴,但你还是要有防人之心。

    哪怕是爹我,你也不应该全盘托出,要保留自己的秘密和底牌。

    谁知道将来我会不会老糊涂……” 以前都是朱标念叨朱元璋,现在轮到朱元璋这个当爹的,教训儿子朱标了。

     朱标靠在椅背上,懒洋洋听亲爹唠叨,时不时敷衍一句表示自己听见了。

     待他爹教训够了之后,朱标递来一个水壶。

    朱元璋喝了一口,水居然还是温的。

     “听清楚了吗!”朱元璋清了清喉咙,严肃地问道。

     朱标懒洋洋道:“听清楚了,下次绝对会三思而后行!”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道:“你怎么突然想起告诉爹这件事了?” 朱标叹了口气。

    终于可以说正事了。

     他为了今天晚上的坦白计划了许久,连说什么话的时候用什么表情和语气都计划好了。

     结果爹一句“你是不是在外面还有其他爹”,让自己的计划全盘破碎。

     这个爹还是一如既往的坑,我装逼的计划,就这么被爹坑没了。

     “自从大明建国以来,爹一直很努力。

    但朝中贪官怎么杀都杀不完,永远都有人拖后腿。

    和爹志同道合的大先生们都衰老了,新上来的人还不知道能不能跟上爹的步伐。

    ” 朱标再次抬头看着头顶上的银盘,视线放空。

     “爹,现在你有志同道合的人支撑,尚且能坚持下来。

    当身边志同道合的人一个一个地倒下,你会孤单,会寂寞,会对前路产生迷茫。

    ” “即使爹的意志很坚韧,但也会很痛苦,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辗转反侧,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不是空谈,思考天书所描绘的未来是不是只是神仙的世界,人间界不可能达到这样美好的未来。

    ” 朱标看着天上银盘时,朱元璋在看着朱标。

     就算是圣贤,偶尔也会动摇。

    只是圣贤在动摇之后,会更加坚定。

     朱元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圣贤,但他动摇过,现在很坚定,只是不知道未来如何。

     他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至少在标儿面前隐藏得很好。

    他以为自己在儿子那里一直是个乐观坚定的老父亲、好皇帝。

     没想到,标儿早就看穿他了。

     朱元璋突然摇摇头,苦笑。

     说什么没想到?这世间还有比标儿更了解我的人吗? 朱元璋明白了朱标袒露秘密的原因。

     他问道:“标儿,天书真的不是天书?” 朱标道:“不是。

    天书是后世人的智慧。

    ” 他问道:“标儿,仙境真的不是仙境?” 朱标道:“不是。

    仙境是我前世的世界,是这个世界几百年后的未来。

    ” 朱元璋问道:“几百年后,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人人都有饭吃?” 朱标道:“如果只说不冻死不饿死就算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确实如此。

    ” 朱元璋问道:“几百年后,人人皆可读书?” 朱标道:“九年义务教育是百姓的权利也是百姓的义务,识字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七。

    不过总会有百分之三四的人还不肯读书,得去求他们读。

    ” 洪武皇帝扶额苦笑:“读书还得去求?几百年的世界变成了这样吗?” 朱标点头,给大明的洪武皇帝介绍起未来的好和坏,介绍起大明的灭亡大清的兴起,介绍起华夏百年陆沉和之后曲折的复兴之路。

     洪武皇帝感叹:“你所说的后世的种种不足,在我看来,都是如今无法触及的美好。

    ” 朱标再次点头。

     洪武皇帝再次感叹:“六百多年的时间好长。

    ” 朱标道:“嗯。

    不过文明发展的契机,并不是看持续了多少年,而是看停滞了多少年。

    华夏文明在唐时就已经进入了封建时代的高峰,之后就是停滞不前,已经过了几百年。

    我们迈向下一个时代的积累早就够了。

    ” 这也是朱标想了许久才想明白的事。

     他一直想着,世界的变革技术的发展工业的革命还要在两三百年后呢,还早。

     但工匠们的成就,科学阁的研究,还有陈迪到达新大陆的事告诉他,变革对西方来说可能还早,但对华夏来说,早就可以开始了。

     所有科学技术都要有积累,有基础。

     对于华夏文明来说,我们已经停滞不前几百年,积累早就足够。

     西方人环游世界的时候乘坐的是风帆船。

    没有蒸汽机、没有内燃机,只是风帆船。

     这样的船,难道华夏造不出来吗? 当然能!郑和下西洋的船就能做到! 两三百年后西方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他们的经济难道比现在大明发达吗?他们的技术难道比现在大明先进吗?他们的科学理论难道比现在的大明更完善吗? 甚至他们的思想也远远称不上先进。

    那时候,他们才开始着手推行君主专制! 朱标曾经想过的“两百年后的世界变革”,其实是被压抑了许久的华国人不自觉对自己的看低。

     他身边的大明人告诉他,只要有一个契机能让华夏看到向前走的路,这世界变革为何不能从华夏开始? 不需要等到西方文艺复兴,不需要等到西方大航海时代来临。

     席卷世界之大变革,从华夏起! 近现代史的开端,就在华夏、就在大明! “爹,别迷茫。

    ”朱标对朱元璋伸出手,“道阻且长,但目的地就在那里。

    无论我们能不能坚持下去,华夏的未来已经注定。

    ” “那是一个对现在的我们而言,无比光明的未来。

    ” “我们所做的事,只不过是让走向光明未来的道路少一些曲折。

    ” “大明洪武皇帝所走的路很正确。

    因为大明的太子自未来而来,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 朱元璋双手捂住朱标的手,泪如雨下。

     不是从迷雾中苦苦探索,不是在茫茫海洋上抱着浮木飘荡。

     指引的灯已经亮起,前路已经被照亮,终点就在那里。

     不是华夏代代先贤所想象中的大同世界。

     它就在那里! 它已经在那里! “标儿。

    ” “嗯?” “把你的秘密也告诉你娘,告诉你的叔叔们。

    ” “嗯,我就是这么打算的。

    但先要告诉洪武皇帝。

    ” “嘿嘿。

    ” …… “爹啊,你都看了半个时辰月亮了,我困了,该回家睡觉了。

    ” “唉,这坑坑洼洼的月亮好怪,让爹再看一眼,就再看一眼!” “我、要、回、家、睡、觉!” “爹就再看一眼!” “明天看!天文望远镜又不会跑!” …… 月亮被云遮住,又从云的边缘探头探脑,看着用奇怪的仪器偷窥自己的父子俩。

     大明最尊贵的父子俩在看月亮。

     月亮也在看着吵吵闹闹的他们。

     洪武九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就这么结束了。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