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杀猪佬发威了
关灯
小
中
大
”,那么请看是哪两条呢?一条自然是“斩十常侍”,另一条居然是“有功者厚加赏赐”!天啊!可能各位亲们都清楚,东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天灾不断地方势力膨胀,再加上朝政高度腐败。
这么多复杂的问题纠结在一起,岂是简单地杀几个奸臣和赏几个功臣就能做到的?高干张钧同志真是很傻很天真! 而高干张钧虽然人很傻,但运气不错,最终结果也只是被“武士逐出”,既没坐牢更没杀头。
而另外两位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都惹得皇帝龙颜大怒,当天就把两人搞进拘留所收监,然后“十常侍”暗中使了一下坏,两人当晚就在拘留所里“喝水死”了! 这两人就更蠢了,居然在皇帝和“十常侍”痛饮的时候进谏!天啊,你们在“十常侍”在的时候进谏就算了,居然还非得在他们喝醉的时候进言!这汉灵帝清醒的时候脑子都不正常,喝醉了难道脑子还正常?而且你在他们开party喝得正痛快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上去说这种话,这一是打脸,二是扫兴啊! 当然了这里面最傻帽最可恨的莫过于中纪委书记刘陶同志了!此人进谏不分时候不讲策略,最后不但没达到效果反而把自己陷进去了;而司徒陈耽为了救下此人而冒言相救,结果也送了命!其实本来皇帝是给了司徒陈耽台阶下的,那句“封谞作乱,其事不明。
十常侍中,岂无一二忠臣”就是明显的台阶。
然而司徒陈耽毕竟还是智商不够情商缺乏,不赶紧就坡下驴以图后效反而继续顶牛——“以头撞阶而谏”,你这不是把皇帝逼到了死角吗? 不过这似乎也很容易理解。
那个时候当官无非是三条路:荫庇、举孝廉和军功。
和平年代没啥战事,要想以军功来当官不容易,因此荫庇和举孝廉成了常态。
第一种就不消说了,第二种貌似公平合理——“谁孝顺谁品格高尚就能做官”,实际上非常虚伪!要知道为官出仕的人最起码得德才兼备,“举孝廉”充其量只是考虑到了候选人的品格方面,能力方面可是一点儿也没顾及到!而且单纯地去评价一个人的德行高低未免失之空泛,因此也造就了一大堆“书呆子”和伪君子。
真是温故而知新啊!
这么多复杂的问题纠结在一起,岂是简单地杀几个奸臣和赏几个功臣就能做到的?高干张钧同志真是很傻很天真! 而高干张钧虽然人很傻,但运气不错,最终结果也只是被“武士逐出”,既没坐牢更没杀头。
而另外两位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都惹得皇帝龙颜大怒,当天就把两人搞进拘留所收监,然后“十常侍”暗中使了一下坏,两人当晚就在拘留所里“喝水死”了! 这两人就更蠢了,居然在皇帝和“十常侍”痛饮的时候进谏!天啊,你们在“十常侍”在的时候进谏就算了,居然还非得在他们喝醉的时候进言!这汉灵帝清醒的时候脑子都不正常,喝醉了难道脑子还正常?而且你在他们开party喝得正痛快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上去说这种话,这一是打脸,二是扫兴啊! 当然了这里面最傻帽最可恨的莫过于中纪委书记刘陶同志了!此人进谏不分时候不讲策略,最后不但没达到效果反而把自己陷进去了;而司徒陈耽为了救下此人而冒言相救,结果也送了命!其实本来皇帝是给了司徒陈耽台阶下的,那句“封谞作乱,其事不明。
十常侍中,岂无一二忠臣”就是明显的台阶。
然而司徒陈耽毕竟还是智商不够情商缺乏,不赶紧就坡下驴以图后效反而继续顶牛——“以头撞阶而谏”,你这不是把皇帝逼到了死角吗? 不过这似乎也很容易理解。
那个时候当官无非是三条路:荫庇、举孝廉和军功。
和平年代没啥战事,要想以军功来当官不容易,因此荫庇和举孝廉成了常态。
第一种就不消说了,第二种貌似公平合理——“谁孝顺谁品格高尚就能做官”,实际上非常虚伪!要知道为官出仕的人最起码得德才兼备,“举孝廉”充其量只是考虑到了候选人的品格方面,能力方面可是一点儿也没顾及到!而且单纯地去评价一个人的德行高低未免失之空泛,因此也造就了一大堆“书呆子”和伪君子。
真是温故而知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