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灯
    很久了吧?谁?李海澜,还是李海涵?都已经是很久了,七八年了,虽一直联络,却还是心隔着心。

    与李海澜,中学几年同学,面上很合得来。

    像她这样的人,盏盏只有在成绩上压她,让海澜觉得只有她这么一个人是可以和她划平行线的。

    而实际上海澜也只认为盏盏和她合性子。

    对李海涵,盏盏不见其人已闻其声。

    跟李海涵,曾经四目相对过。

    是李海澜扭了脚,李海涵到学校送过创伤贴,替妹妹背过书包,并对旁边的女生笑过一笑。

    这一笑,成了一块陨石,先是一棵缺少养分黄不拉饥的小草,后来疯狂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那些枝枝桠桠,牢牢地长在盏盏的心里。

     前年公司高层例会上,惊鸿掠影,想喊,好多话准备了,却像块糖含在喉咙里,没给预习的机会。

     李海澜,你还有什么可苦的?你知道你这么个哥哥,是多少人求都没地方去求的?你知道我姐姐,是多少人都不屑理会的?同为妹妹,你知道你比我多多少?盏盏开始烦燥,尽管在公司坐班,空调机一直疲惫地比清洁工还疲惫,可她还是觉得闷。

    为什么海澜对海涵只字未提呢?宝哥哥玉妹妹分家了吗?手触点了鼠标,点出一个新界面,盏盏粗粗地看了看资料,又点回待机界面,上午要交的会议题纲只写出了题目,一句平时的开场套白斟酌了近半天,怎么想也觉得落了俗套。

    精力无法集中,想着想着思路便跑到李家的兄妹身上。

    她有点心惊地想,为什么会这么关注李海涵呢?他与自己会怎么样? 海澜在信中提到出版社推出过的一位作家。

    盏盏在网上看过别人攻击过他贴子。

    如果他是一块大金子,那么海澜也能算得上一块大玉了。

    许多年轻人把大金子当成了他们的精神教父,她知道人出名可以超出常规做事,去开拓别人还未开拓的疆域,这样才可能会成功,如果只是信守着脚下的一亩三分地,只想收点不太过分的收成,不去垦荒,是不会引人眼球的。

    别人也会的东西,怎么会稀罕呢。

     鲁迅他老人家早就预言:物以稀为贵。

     仅仅是海澜的一纸通告,让盏盏悟出了禅机。

     一件事太在意了,容易看到它的毁灭性的一面。

    如果告诉自己,那不过就是错搭了一列车,春风里错过,可以在秋风里补过。

     丑小鸭 盏盏的日子,依旧一天一天地过。

    清汤寡水,素衣简出。

    如果不是为了公司的形象她连润发露都不会用。

    如果把盏盏和海澜换个位置,她会是更个性飞扬的的一个女孩。

    从把信折进信封里不到七十个小时,李海澜一脸沧桑的见到了盏盏。

    盏盏刚下班,穿过大厅,准备一路直线地走回去,背后有人用手指搔了搔她。

    感觉好熟悉啊。

    当年前后座的同学,喜欢用这种方式求助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