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关灯
涉及桐山的稳定与兴旺。

    因此,对这次民主推荐,我想讲三点意见。

    ” 又是三点!杜光辉想,现在开会讲意见动辄就是三点,是不是受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既然能生出万物,肯定也能生出意见,生出纪律,生出报告来。

     手机振动了下,杜光辉一看,是凡凡的短信:爸爸什么时候回去? 杜光辉回道:后天回去。

     凡凡没做声了。

    这孩子懂事,从来不提过分的要求。

     林一达刚说了第一条意见:要提高认识。

    正在说第二条意见:在民主的基础上,要有适度的集中。

    他道:“这次市委对桐山班子的考察和民主推荐,是十分慎重的。

    之前,市委和我进行了多次沟通,也分别征求了一些同志的意见。

    特别是两个正县级推荐人选,市委更是高度关注。

    市委要求,将年纪轻,政治素质过硬,作风扎实,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推荐上更高的领导岗位。

    同时,市委对一些为桐山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作出贡献的干部,也将给予合适的安排。

    两个人选全部在本县干部中产生,这本身就是市委对桐山干部的肯定。

    ” 李长副书记半闭着眼睛,似乎在望着天花板。

    林一达这一段话,虽然简短,可是该说明的都已经包含在内了。

    他再也不能明说了,再说,就违反了组织纪律。

    他显然是将李长、时立志和岳池,分成了两个层次。

    这样一强调,就等于突出了岳池。

    而这次民主推荐,如果要出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恰恰会出现在岳池身上。

    作为县委一把手,林一达当然清楚这点。

    因此,今天晚上的会,与其说是通气会,倒不如说是专门为岳池召开的推介会。

     岳池微微地侧着身子,眼睛一直盯着林一达。

    手上的茶杯在不停地慢慢转动着。

    林一达说到了第三点,其实还是老话:注意保密,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散布的绝对不散布;不该猜测的绝对不猜测。

     林一达讲完,会议就结束了。

     杜光辉回到招待所,前脚刚进门,岳池后脚就跟了进来。

    杜光辉道:“岳县长今晚上没有活动了?” “哈,哪有什么活动?光辉书记啊,谢谢你啊。

    ”岳池说着,递过一支烟。

     杜光辉坐下来,点了烟,道:“谢我?谢我什么啊?市委的安排,我们都只是服从嘛!” “那当然是。

    可是,没有光辉书记和其他同志的推荐,哪能……光辉书记啊,这晚上也还早,不如我们出去坐坐?” “这……”杜光辉支吾了下。

     岳池道:“出去喝喝茶嘛,有个地方挺好的。

    ”说着,岳池就到院子里开车子。

    他和司机各有一把钥匙。

    车动后,岳池喊:“光辉书记,上来啊!” 杜光辉正要迈步,手机响了。

     高玉说:“杜书记啊,明天的民主推荐可能有情况,我先给你说一下。

    免得……” “情况?什么情况?”杜光辉进了屋,关上门。

    高玉说:“有好几个乡镇的领导,可能在推荐的时候会与县委的意图不同。

    ” “……你怎么知道的?”杜光辉问。

     “他们给我打电话了。

    ” “啊!” “其实我说,杜书记你就留在桐山得了。

    既然大家都有这个想法,就留下吧?”高玉说着,杜光辉马上道:“千万不要乱来。

    我是不会留在桐山的。

    好,我挂了。

    ” 再出门,岳池还在等着。

    杜光辉上了车,岳池问:“是……红颜知己吧?” “哪是?一个同学。

    ”杜光辉搪塞着。

     岳池是个多么明白的人,杜光辉一搪塞,他就更看出名堂了。

    但他只是笑笑,说:“烦哪!且吃茶去!” 杜光辉心里确实有些烦。

    在桐山一年,回想起来,经历过的事也算不少了。

    先是抗雪,后是茶叶,再是矿难,现在又不知不觉地扯进了人事之中。

    作为一个挂职干部,他是不愿意被裹到这里面来的。

    地方上的人事,某些时候,远远复杂过省直。

    关键还是位子太少,僧太多。

    琚书怀调走后,桐山的人事问题,就一直是大部分干部关心的问题。

    杜光辉本来也没兴趣,一个挂职干部,掺和这事,没意思,也没必要。

    可是,竟有一些代表要提名,而且居然连林一达书记也郑重其事地来征求他个人的意见,说什么愿意留在桐山,市委是会同意的,而且也有利于桐山的工作。

    高玉看来也是极力赞成的。

    但是,杜光辉知道自己。

    挂职的副书记可能干得不赖,但要真的干起政府一把手来,依他的个性,依他的脾气,依他的宏观协调能力,都还是有所欠缺的。

    更重要的是,现在凡凡还在修养之中,桐山到省城跑得快也得小半天。

    他很难找到说服自己留下来的理由。

     尘埃已定,为什么非得再让尘土泛起呢? 杜光辉叹了口气。

    车子已经到了郊外,接着拐进了一条小道,再往前,进了一座大门。

    杜光辉看着门前的灯光,猛然记起来,这是绿杨山庄。

    他曾经和李长副书记来过一次。

    事后,他问小郑,这山庄到底是干什么的,搞得神神秘秘的。

    小郑红着脸,只是笑。

    他再问。

    小郑说:“那是老板们聚会的地方,据说里面乱得很。

    特别是小姐很多,甚至还有外国小姐。

    她们就是看上了各个矿山老板的钱包。

    ” “停下吧,岳县长,这地方……” “啊,这是绿杨山庄嘛。

    这地方很好的。

    我已经让百花矿的马总先来了。

    ”岳池正说着,车子停了下来。

    一个腆着大肚子的男人走过来,见了岳池,点着头说:“都安排好了。

    ” 岳池介绍道:“这是马总,这是杜书记。

    ” “杜书记我是认识的,电视上经常有嘛。

    只是领导忙,也不见到我们那小矿上去指导。

    ”马总递上手,杜光辉握了下,手肥肥的,像软软的面包。

    老远,杜光辉就闻见马总身上的酒气,他半掩了鼻子,跟着岳池往里走。

     整个山庄里,灯光都是朦胧的。

    树影之中,隐隐约约地似乎晃动着人影,并且飘荡着一些暧昧的声音。

    杜光辉走了几步,猛然回过头,对岳池道:“忘了,我还约了人。

    我得马上回去。

    这样吧,马总,你让车子送一下我。

    ” “这……怎么?”岳池一下子明白了杜光辉的心思,只是他没想到,杜光辉真的会这样…… 马总让司机送杜光辉回招待所。

    车子进了城,杜光辉让司机停下来了,说要自己走走。

    司机很有些为难。

    杜光辉说:“这为难什么,我自己要下来的嘛!” 桐山是个山区小县,但是现在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山区小县的变化,也可以用得上一个词:日新月异。

    去年,杜光辉刚到桐山时,晚上上街,刚刚到了九点,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关了门,街上也少见行人。

    可是现在……才短短一年,而且现在已经是九点半了,店铺里的灯光依然在亮着,行人和车辆不断地从身边经过。

    路边有些门面,关着门,透出粉红的灯光。

    偶尔在门外,会站着一个打扮妖冶的女子,一见到人就笑着往前凑。

    杜光辉尽量避开着,他心想:这粉红色的小店,与绿杨山庄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都是一样。

    不过所接待的对象不同而已。

    以前,杜光辉也听到过一些关于岳池副县长的议论,他还不太相信。

    一个县委常委、副县长,年纪也还轻,政治前途一片大好,还不至于糊涂到那个地步吧?不过从今天晚上看,杜光辉心里算是有底了。

     快到招待所时,杜光辉碰见了叶主任。

     叶主任也喝了点酒,步履有点颤颤的,跟杜光辉打了招呼。

    杜光辉问:“怎么?会后还出去了?” “是啊,那边的饭局是安排好了的。

    他们一直等着。

    刚结束。

    头发晕了。

    杜书记还有这闲心,出来散散步?” “哈。

    我最近看到网上说,一个人每天走一万步,才能算是正常的运动。

    少了,就容易形成三高。

    ” “那都是网上说的。

    要是全信,就没法活了。

    ”叶主任打了个酒嗝,道,“杜书记,怎么岳……岳成了……” “这个嘛,是市委的安排。

    ” “市委这安排也不太……我就有意见。

    他算个啥子吗?他当县长,桐山下一步就要成为……”叶主任摇着头,“我总之是有意见的。

    ” 杜光辉看着叶主任,灯光下,显得清瘦。

    平时,叶主任在办公室,一天到晚只看见他来来回回上楼下楼的影子,却很少仔细看他的面容。

    一个县委办公室主任,就是县委的管家。

    管家难当,上有书记、副书记,下面还有各个科室一干人马。

    在书记、副书记面前,叶主任永远都是微笑着的,好像从来就没有什么烦心事。

    而且,杜光辉一直很佩服的就是,没事的时候,你很难看见他;但有事的时候,你立马就能找到他。

    他仿佛永远都等在某一个地方,随时准备着上来解决问题。

    以前在部里,简又然也是这样。

    办公室主任,如同领导影子里的人,时时刻刻活在领导的呼吸里。

     “叶主任哪,今年才四十吧?”杜光辉问。

     “还四十?早过了。

    四十二了。

    比岳还大一岁。

    ”叶主任又强调说,“我进常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