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十一节
关灯
小
中
大
队总参谋部的命令,调整望远镜方向,对三体星系进行观测,这一次威纳尔和瓦西里倒没有发生争执,天文学家对那个被摧毁的世界也很感兴趣。
各个悬浮的镜片开始进行位置调整,镜片边缘的离子推进器发出蓝色的光焰,只有这时,远方透镜的位置才显示出来,蓝色的光点也在太空中勾勒出超级望远镜的整体形状。
二十五千米长的透镜组缓慢转向,当望远镜指向三体星系方向时,透镜组的位置被固定了,然后,各片透镜在轴向上前后移动进行对焦,最后大部分光点都熄灭,只有少数像萤火虫般间或亮起,那是镜片在进行对焦微调。
在望远镜的原始视野中,三体星系的图像看上去很平淡.只是太空背景上的一小片白色,像夜空中的一片羽毛,但图像经过处理放大至全屏后,显现出一片壮丽的星云。
恒星爆发已经七年.现在看到的是爆发后三年的景象。
在引力和原恒星留存下来的角动量的作用下,星云由凌厉的放射状渐渐变成一片柔和模糊的云团,然后被自转离心力压扁,显示出清晰精致的螺旋状。
在星云上方,还可以看到另外两颗恒星,其中一颗显示出圆盘形状,另一颗只是更远处的一个光点,只有从它在群星背景上的移动中才能分辨出来。
从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两颗恒星实现了三体世界世代的梦想,构成了一个稳定的双星系统,但现在没有生命能享受它们的照耀,这个星系已经完全不适合生命生存了。
现在看来,黑暗森林打击只摧毁三星中的一颗,并不仅仅是为了经济,还有着更毒辣的目的。
在星系中仍存在一至两颗恒星的情况下,星云物质不断被恒星吸人,这个过程产生了巨量的强辐射,使现在的三体星系成为了辐射的熔炉,对生命和文明来说是一个死亡之域。
正是这强辐射的激发,才使得那片星云自身发光,看起来如此明亮清晰。
“这让我想起了那天夜里峨眉山的云海,”瓦西里说,“那是中国的一座山,在那山的顶上看月亮是最美的景致。
那天夜里,山下全是云海,望不到边,被上空的满月照着,一片银色,很像现在看到的样子。
” 看着这四十万亿千米外的银色墓场,威纳尔也感慨万千,“其实吧,从科学角度讲,毁灭一词并不准确,没有真正毁掉什么,更没有灭掉什么,物质总量一点不少都还在,角动量也还在,只是物质的组合方式变了变,像一副扑克牌,仅仅重洗而已……可生命是一手同花顺,一洗什么都没了。
” 威纳尔再次细看图像,得到了一个重要发现,“天啊,那是什么?!”他指着图像中距星云有一段距离的太空说,按比例,那里距星云中心大约三十个天文单位。
瓦西里盯着那里看,他毕竞没有天文学家久经训练的眼睛.开始什么都看不出来,但后来还是在漆黑的背景上看出了隐隐约约的轮廓线,勾勒出一个大致的圆形,像夜空中的一个肥皂泡。
“看上去很大,直径有……约十个A①吧,是尘埃吗?” —————————————— ①天文单位。
“绝对不是,尘埃不是这种形态。
” “你以前没见过?” “谁也没见过。
这东西透明,边界很淡,以前最大的望远镜也看不到。
” 威纳尔把图像再次推远,想从整体上看看星云与双星的位置关系,并且想知道是否能看出星云的自转。
在视野中,星云再次变成漆黑深空中的一小片白色。
就在这时.在距离三体星系约六千个天文单位的远距离太空中,他又看到了一个“肥皂泡”,比刚才那个大许多倍,直径约五十个天文单位、约为一个行星系大小,在里面可以容纳三体星系或太阳系。
威纳尔把这个新发现告诉了瓦西里。
“天啊!”瓦西里惊叫一声,“你知道这是什么位置吗?!” 威纳尔盯着看了一会儿,试探着说:“三体第二舰队进入光速的位置?” “对。
” “你肯定?” “我以前的职责就是观察这片空域,比对自己的手掌都熟悉。
”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曲率驱动飞船在进人光速的加速段会留下航迹。
第一个较小的航迹在三体星系内部,它的出现有几种可能。
也许,三体世界最初并不知道曲率驱动会留下航迹,在试验曲率引擎或光速飞船试航时在星系中意外产生了航迹或者他们知道航迹的事,却因某种意外把航迹留在星系中。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他们希望的事,他们肯定试图消除航迹,但没有做到。
十一年前,三体第二舰队用了一年时间进行常规航行,在距母星系远达六千个天文单位时才启动曲率引擎进人光速,就是为了让航迹尽量远离母星系,虽然这样做已经晚了。
当时,这个举动一直让人们迷惑,最合理的解释是:这是为了避免415艘飞船进人光速时的能量溢出对三体世界产生影响。
现在看来,是为了避免因曲率驱动航迹暴露母星文明。
第二舰队在距太阳系六千个天文单位的远方就匆匆脱离光速也是这个原因。
威纳尔和瓦西里长时间对视着,目光中的恐惧越来越深,他们都在进行着同一个推测。
“立刻报告。
”威
各个悬浮的镜片开始进行位置调整,镜片边缘的离子推进器发出蓝色的光焰,只有这时,远方透镜的位置才显示出来,蓝色的光点也在太空中勾勒出超级望远镜的整体形状。
二十五千米长的透镜组缓慢转向,当望远镜指向三体星系方向时,透镜组的位置被固定了,然后,各片透镜在轴向上前后移动进行对焦,最后大部分光点都熄灭,只有少数像萤火虫般间或亮起,那是镜片在进行对焦微调。
在望远镜的原始视野中,三体星系的图像看上去很平淡.只是太空背景上的一小片白色,像夜空中的一片羽毛,但图像经过处理放大至全屏后,显现出一片壮丽的星云。
恒星爆发已经七年.现在看到的是爆发后三年的景象。
在引力和原恒星留存下来的角动量的作用下,星云由凌厉的放射状渐渐变成一片柔和模糊的云团,然后被自转离心力压扁,显示出清晰精致的螺旋状。
在星云上方,还可以看到另外两颗恒星,其中一颗显示出圆盘形状,另一颗只是更远处的一个光点,只有从它在群星背景上的移动中才能分辨出来。
从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两颗恒星实现了三体世界世代的梦想,构成了一个稳定的双星系统,但现在没有生命能享受它们的照耀,这个星系已经完全不适合生命生存了。
现在看来,黑暗森林打击只摧毁三星中的一颗,并不仅仅是为了经济,还有着更毒辣的目的。
在星系中仍存在一至两颗恒星的情况下,星云物质不断被恒星吸人,这个过程产生了巨量的强辐射,使现在的三体星系成为了辐射的熔炉,对生命和文明来说是一个死亡之域。
正是这强辐射的激发,才使得那片星云自身发光,看起来如此明亮清晰。
“这让我想起了那天夜里峨眉山的云海,”瓦西里说,“那是中国的一座山,在那山的顶上看月亮是最美的景致。
那天夜里,山下全是云海,望不到边,被上空的满月照着,一片银色,很像现在看到的样子。
” 看着这四十万亿千米外的银色墓场,威纳尔也感慨万千,“其实吧,从科学角度讲,毁灭一词并不准确,没有真正毁掉什么,更没有灭掉什么,物质总量一点不少都还在,角动量也还在,只是物质的组合方式变了变,像一副扑克牌,仅仅重洗而已……可生命是一手同花顺,一洗什么都没了。
” 威纳尔再次细看图像,得到了一个重要发现,“天啊,那是什么?!”他指着图像中距星云有一段距离的太空说,按比例,那里距星云中心大约三十个天文单位。
瓦西里盯着那里看,他毕竞没有天文学家久经训练的眼睛.开始什么都看不出来,但后来还是在漆黑的背景上看出了隐隐约约的轮廓线,勾勒出一个大致的圆形,像夜空中的一个肥皂泡。
“看上去很大,直径有……约十个A①吧,是尘埃吗?” —————————————— ①天文单位。
“绝对不是,尘埃不是这种形态。
” “你以前没见过?” “谁也没见过。
这东西透明,边界很淡,以前最大的望远镜也看不到。
” 威纳尔把图像再次推远,想从整体上看看星云与双星的位置关系,并且想知道是否能看出星云的自转。
在视野中,星云再次变成漆黑深空中的一小片白色。
就在这时.在距离三体星系约六千个天文单位的远距离太空中,他又看到了一个“肥皂泡”,比刚才那个大许多倍,直径约五十个天文单位、约为一个行星系大小,在里面可以容纳三体星系或太阳系。
威纳尔把这个新发现告诉了瓦西里。
“天啊!”瓦西里惊叫一声,“你知道这是什么位置吗?!” 威纳尔盯着看了一会儿,试探着说:“三体第二舰队进入光速的位置?” “对。
” “你肯定?” “我以前的职责就是观察这片空域,比对自己的手掌都熟悉。
”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曲率驱动飞船在进人光速的加速段会留下航迹。
第一个较小的航迹在三体星系内部,它的出现有几种可能。
也许,三体世界最初并不知道曲率驱动会留下航迹,在试验曲率引擎或光速飞船试航时在星系中意外产生了航迹或者他们知道航迹的事,却因某种意外把航迹留在星系中。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他们希望的事,他们肯定试图消除航迹,但没有做到。
十一年前,三体第二舰队用了一年时间进行常规航行,在距母星系远达六千个天文单位时才启动曲率引擎进人光速,就是为了让航迹尽量远离母星系,虽然这样做已经晚了。
当时,这个举动一直让人们迷惑,最合理的解释是:这是为了避免415艘飞船进人光速时的能量溢出对三体世界产生影响。
现在看来,是为了避免因曲率驱动航迹暴露母星文明。
第二舰队在距太阳系六千个天文单位的远方就匆匆脱离光速也是这个原因。
威纳尔和瓦西里长时间对视着,目光中的恐惧越来越深,他们都在进行着同一个推测。
“立刻报告。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