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关灯
选定了一名大学士为总师傅,并两名汉文师傅,两名满蒙师傅,两名教授骑射的谙达,共计七名师傅依次轮班,并拟定了好日子,五月初三开始三阿哥永璋和四阿哥永珹每日去上书房。

     得到消息,苏梨末和嘉妃便提前开始为他们准备所需之物。

     虽然从前在阿哥所也是有开蒙恩师每日教导课业读书识字,另伺候的嬷嬷里也有能断文识字的,但这些只是小儿科,就跟幼儿园一样,真正到了年纪去上书房才正式开始修文习武。

     对皇子来说,去上书房是一件非常隆重且重要的事情,对宫嫔来说更是如此。

     嘉妃着人寻了不少好东西出来,什么温润如玉细腻坚实的上好端砚,一两银子只得三十份的名贵桃花纸,质地浑厚光泽隐隐的上供徽墨,就是镇纸用的也是羊脂白玉触手生温,名贵无比。

     犹嫌不够,又打发人去寻宣城紫毫,千万毛中捡一毫,才制得那刚柔适中,尖圆齐健的笔。

     内务府也上赶着巴结,在原本份例外足足添了两倍不止。

    光是骑马穿的特供衣裳就额外送了三四套,弓箭也准备了几套让优先挑选最趁手的用。

     一时间春熙宫忙忙碌碌,真金白银砸了不少下去,更是有上赶着巴结的也送了不少好东西。

     这些消息传到景仁宫的时候,苏梨末正带着霜降冬雪和白露另有两个小丫头做针线活儿,给三团子永璋缝制衣衫鞋袜。

     眼看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每日去演武场练习,外裳必须要耐磨耐操,贴身穿的里衣更以要舒适透气为主。

    苏梨末特意从库房里寻摸了一些,不够的另拿了银子让内务府去按照她的要求置办。

     除了原本用在奶娘嬷嬷身上的银钱之外,又从月例银子中额外劈出六两,专门用在永璋每日膳食上,点心汤水捡好的供给。

     八岁多的男孩子,正是长身体发育的阶段,况且苏梨末看了每天的课表,满满当当,光是语言就有三种满蒙汉……上午各科文化课,下午骑马射箭体育课,若是不吃好睡好,一日复一日的怎么能行。

     至于笔墨纸砚这些,内务府准备的都有,份例内的本就是好东西,粗制滥造的也不敢拿来糊弄皇子,因此苏梨末并不打算在这上面多花一分钱。

     这些充门面的东西,她不是很在意,其实团子们也不大在意,都是毛笔,都是砚台,都要白纸黑字抄写课业,还不如找两本好的字帖,让团子看着练,毕竟在古代,一手好字可是相当重要的。

     天气渐热,蚊虫渐多,苏梨末又让霜降他们给三团子缝制了两个香包,也不必精工绣制,简单实用即可,银钱要用在刀刃上。

     两个香包一个装上防蚊防虫的香料,一个装上醒神醒脑的香料,防止课上昏昏欲睡被抓包。

     到了五月初三这日,两个团子并伺候的哈哈珠子,于寅时初刻(早上3点多)来上书房早读,卯时开课(5点-7点),末正初刻(下午1点30)散学,散学后又去演武场练习步射。

     嘉妃就像第一天送孩子去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