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关灯
陆安的语速不快不慢,吐字清晰,有条不紊。

    古代没有黑板,士人听抄是常态,尤其是此人官话说的极好,没有奇怪的音调,或者含糊不清的字眼,抄写起来时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她说:“是以,我辈读书人,当牢记自己的本位,居何位便行何事,不怨天,不尤人,旁人的眼光与我无关,旁人的情绪与我无关,旁人的行事作风都与我无关,我只关注自己的情绪,做自己该做的事,恪守己心,如此才能使自身有所发展。

    ” 而后掷地有声:“此便是某所理解的‘中和位育’其意。

    ” 最后一字落下,场地场外一时寂静。

     抄书的停止了,愤恨的头脑空白了,提问的一声不吭,唯有眼中异色迸发。

     所有人都定定看着座位上侃侃而谈的郎君, 风掀起帷幕又落下,房州通判笑容欣慰了起来,房州知州靠在亭柱上哼哼,十分与有荣焉,赵公麟满脸喜滋滋,嘴巴已经是完全合不上的。

     “一个外乡人……啧。

    ” 这道压低的声音又是愤恨又是嫉妒,恨得有气无力,妒得银牙咬碎,挑来挑去挑不出错处,只能从籍贯上面找麻烦。

     有人靠近那戢仲澐,低声说:“戢兄,这陆九郎一个祖籍金溪的人,因罪来我房州,不拜山头,也不夹着尾巴做人,反而在我房州出了风头,目中无人,实在可恨。

    ” 戢仲澐瞧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又有另外一人靠过来,好似为他愤愤不平:“一开始分明是戢兄先与提学搭上话的,本该是戢兄得到提学赏识,谁知道被陆家那小子抢先了。

    还回答提学的问题,想乌鸦变凤凰,也不瞧瞧‘中和位育’四字,他答得上……呃,确实是答上了,可这一问简单得很,分明是提学故意问了简单的,要抬他一手。

    ” 戢仲澐还是没有说话,似是在沉吟思索。

     那人一看戢仲澐的反应,顿觉有戏,正要加大挑拨力道,突听那边赵提学抚掌而笑:“解的好,极好,《礼记》一书,汝已能从容释读了——你如此通读《礼记》,可是将之作为本经?” 正在挑拨的那个人声音戛然而止,脸上的表情变得一言难尽起来。

     官方科举经书共有十二经,但科举并不是所有经书都要你学会,而是需要你去挑至少一本经书去精读,科举前进行登记,考卷就会专门去出这本经书的考题。

     这就是“本经”。

     ——当然,不是选一本就只考一本了,朝廷分得很细,将十二经里分出来“大经”和“中经”,如果学子去考专经进士而非诗赋进士,那就只能从“大经”里选择本经,然后会有相对应的“中经”要你兼习。

     比如,选了《礼记》作为本经,就要兼习《尚书》,两本都要考。

     那行挑拨之事的人,就选了《礼记》作为本经。

     也就是说,如果陆安也选了《礼记》作为本经,他和陆安很可能会考同一份卷子,答同一份经义题,到时候肯定是谁丑谁尴尬。

     ——这陆九郎,于《礼记》的造诣可不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