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关灯
    没有学术批判的氛围,没有学术批判的激励机制,也就没有学术批判。

    而没有学术批判,我们就无法知道谁的观点和理论在做出贡献的同时还存在着局限;没有学术批判,我们就无法在既有的学术基础上找到新的理论出发点;没有学术批判,我们就无法知道什么是好的学问或不好的学问;没有学术批判,我们甚至无法知道什么是学问或什没是学问;没有学术批判,我们就无法建构起中国自己的学术传统;没有学术批判,我们甚至无法形成真正有助益于学术发展的学术界! 在我们所知道的学术大师当中,有哪一位大师的观点和理论没逾到过严厉的学术批判呢?从柏拉图,霍布斯、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尼采、福科、萨特、哈耶克、罗尔斯,一直到哈贝马斯等,无一能够免遭学术批判的。

    即使是伟大的马克思,亦复如此。

    这些大师的观点和理论都必须在学术的传统当中接受严格的学术分析和学术批判,为什么中国学人的观点和理论还必须享有学术批判的“豁免权”呢? 究竟是谁给我们赋予了这种“豁免权”呢?在我看来,是我们对学术研究和学术批判的误识给了我们这种所谓的“豁免权”,是我们想享有学术的名利而不愿承担学术发展的责任这样一种认识给了我们这种所谓的“豁免权”,是我们想获得那种无益于学术发展的“共同快乐”这样一种意图给了我们这种所谓的“豁免权”。

    因此,我想,只要我们自以为还是读书人或学术人,只要我们还自以为爱智,那么我们就应当为学术批判氛围或机制在中国的形成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为学术批判的展开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

    因为这是学术本身或学术传统本身赋予我们的使命。

    ” 塞外相逢第九章 天,一晃眼,快十章了,越来越发现自己生猛了些-_-!!!!!!!! ==========更新是王道,为我家素素滴逍遥人生============ “不长眼”的人名叫撒木帖。

    本来是乍木的一个藏民,因牛羊都被抢走了,生活无计,这才逃到陕西。

    后来听说大清皇帝要打大策棱,想着要回老家,如果有军功还可以挣回自己的牛羊,征兵的时候就报了名。

    最初是编在岳钟祺部,后来因为打仗勇敢,一步步升了上来。

    但是人有点戆,总是升不上去。

    调来调去,调到了舒哥儿手下。

    舒哥儿和他正对了脾气,有心给他安排个好前途。

    可是,这个撒木帖,人是一等一的忠诚,本事也有,就是不会来事儿,如何进得了场?!正左右犯愁的时候,碰上胤祯被刺的事情。

    干脆调过去保护胤祯,做个侍卫也不错。

    十四阿哥也是个识人的人,将来或许能给个好安排。

     结果刚调过来两个多月,寸功未立,就把胤祯的好事搅黄了。

    撒木帖还不明白,捂着脸,站在携外面问图海:“王爷怎么,怎么喜欢男人!” 图海嘿了一声,这人怎么就这么傻,连公母都分不出来。

    看看十四爷在里面谈事,一时半会出不来,这才小声说:“你胡扯什么?吴先生,那是尊称!人家那本事,你是没见过。

    舒哥儿将军,厉害吧,都是跟吴先生学的。

    王爷那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