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关灯
    话说,这几年,大宋的变化也是巨大的。

     首先,宋廷北归后,都城不再是汴梁,而是改称中都为北京,立北京为都城。

    这件事民间和朝廷都闹腾了许久,都是为此反对的,不过最终都城还是定在北京了。

     朝廷里传出来的说法,是赵与莒自己说的,汴梁的宫殿荒废已久,他们要是搬过去那必然是要大兴土木的,北京这边都是现成的,过来就能用,无需花费什么。

    毕竟现在朝廷刚刚收回失地,到处都要大兴土木,都要用钱,而国库本来也不充盈,能省一点是一点。

     于是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但是都低下去了,皇帝勤俭总比铺张浪费好。

    谁也不想被加税啊。

     第二个改变巨大的就是宋的军制了,宋高宗南渡之后,宋廷开元帅府节制诸军,枢密院控军权力减弱,这原本是战乱时抬高军人地位的,但结果……貌似没什么用。

    依旧是打仗的时候靠当兵的拼命,但转过头来,无论百姓士绅还都要骂一声臭丘八。

     赵与莒挟着“数百年未有之大功业”,“中兴一帝”等等大威名,对着军制动了刀,武将自然是欢迎的,不过文官吗……听说撞柱死谏的都是排着队的。

     不过那时候完颜康还带着人,在西伯利亚的荒地上盖房子、打猎呢,但稳定下来没多久,他就又病倒了。

    所以等他拿到宋国这边军制改革的具体情况的时候,他囧了----貌似这还是他当初和赵与莒闲聊的时候,聊到的后世的军制,他真没想到,赵与莒修修改改搬到现在来了…… 另外一个改变就是蒙古草原的事情了,周维汉和耶律九思在草原上一阵折腾,其实他们折腾的也就是西方的大牧场式放牧。

    但是有个问题----他们人口还是太少了,就算完颜康祸害了草原这么多次,前往西伯利亚的时候,还把一路上的部族都碾平了。

    但相对于整个草原的人口来说,周维汉他们也实在是太过少数派了。

     他们向完颜康求援,可那个时候西伯利亚也绝对分不出人手来给他们。

    于是完颜康帮他们想了个损主意----老美是怎么西部大开发的?黄金、石油!淘金热与石油热,带来的是非政府组织的完全自愿的,大规模人口迁徙。

     于是,“XX在XX找到金矿了!”这样的消息,一夜之间吹遍了大江南北,东方人随便比西方人更见眷恋土地,也更加稳重内敛,但总也会有人因为对黄金的渴望,而背上行囊,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而去的。

    当然,这些人大多是当地无产的地痞无赖,犯法的逃犯,或者是江湖中一穷二白的无名小卒之类的。

     但是草原那地方,老实巴交的百姓……还真的是住不下的。

    这些人有的死了,因为各种原因;有的真的找到了金矿一夜暴富;但更多的,是被吸纳进了各地的大牧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