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 政柄
关灯
小
中
大
时很少说话,但在庙堂上却畅所欲言。
方从哲的言下之意就很显然了。
过了片刻,张汝霖额上汗水滴落,他道:“学生不明白方世叔之意。
” 方从哲哈哈一笑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说完方从哲起身作别。
张汝霖连忙起身相送。
待方从哲走远后,他向一旁的李廷机道:“恩师,是不是学生方才做错了?” 李廷机笑了笑,从袖中取出一巾帕递给满头是汗的张汝霖,然后笑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何过之有?” 张汝霖道:“学生也是如此想的,但如今林相门下,在庙堂上除了孙稚绳,就属方世叔,学生怕得罪他以后难容……” 李廷机笑道:“无妨,你毕竟是我的门生嘛,但你要清楚以后林相与沈相迟早是要有一争。
” “能不争吗?”张汝霖为难道。
李廷机哈哈笑道:“若不争,也不是官场了。
是了,新民报上林相的文章看了吗?这些话你每一字都要于心底揣摩,此关乎将来朝政之走向!” “学生看了,但不得门径而入,反而学生不明白,林相入阁负天下之望,正当励精图治,大有作为之时,为何却着手些不起眼之事。
” 李廷机看了张汝霖一眼抚须笑道:“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
你能治理好一个县,但却不一定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国家之大,种种干系盘根错节,你要站得位置不同,所看所闻也是不同。
你记住,今后三年之后不好说,但五年后朝政走向定在林相的方寸之间!” 张汝霖躬身道:“学生谨记恩师之言。
” 李廷机又叹道:“可是林相如今何尝不是如履薄冰。
” 此刻京中另一座宅中。
现任京师教谕,同为林学五子之一的袁宏道,也在反复读着新民报。
袁宏道用功有所不同,理学之中有一等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向为读书人所推崇。
这熟读精思就是‘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 袁宏道就是用如此读经之法来读林延潮施政之言,初时不解其意,但读着读着越是能融会贯通。
“此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金玉之言!”袁宏道觉得有所得,不由抚掌笑道。
正要继续用工之际,袁宏道但闻外头下人禀告道:“老爷有客人在外求见!” 袁宏道不悦道:“不是与你说过不见外客吗?” 下人道:“老爷,来者是山阴张肃之。
” 袁宏道闻言惊喜道:“不早说……” 当下袁宏道披衣推门而出。
二人一见皆是大喜。
“肃之,想煞我了。
” 张汝霖也是笑中带泪道:“刚从房师那告辞,即来见中郎了。
” “你若到京不立即来见我,我要怪你。
” “是,是。
” 二人一并大笑,然后携臂走到袁宏道的书房。
“中郎在作什么文章呢?我真是久未拜读兄之大作了。
” 袁宏道笑道:“最来哪有什么心思写文章,正在拜读林相入阁后所言,这文章你看了吗?” 张汝霖点点头道:“看过,但从房师那来时,他又要我好好揣摩。
” 袁宏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眼下京中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论,你正好与我好好聊聊。
” 张汝霖道:“我在地方这么久,对于京中风向不甚了解,当然想向中郎多请教。
” 袁宏道点点头道:“也好,那我就抛砖引玉了。
依我看来,林相所言可概括十六个字,诏复名位,循序渐进,君臣共治,求贤四民。
” 张汝霖想起报上内容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 袁宏道继续侃侃而谈:“眼下国事艰难,百官百姓都念起张文忠公在位时的太平景象,故复张文忠公名位可谓顺应士心民心。
林相以复张文忠公名位入阁,如此声势必将负天下之望推动变法之事。
” “但当年张文忠公新政,惹来群谤,加之北宋元佑党争最后覆国此前车之鉴,也不可不慎啊。
” 张汝霖道:“确实如此,我沿途也听到不少议论,不少老成持重者都对变法持慎重之见。
而东林书院的几位都认为,当今政局昏暗至此,都在于朝堂上多小人少贤臣之故。
然而我窃以为治天下在于知贤,却不在于自贤啊。
” 袁宏道点点头道:“正是如此,朝野有一等声音,让林相去撞一撞南墙,碰破了头,他们再出山收拾残局的说话,不在少数。
” 张汝霖摇了摇头道:“身在朝野,你说什么都行,但一入朝堂之上,即入众矢之的。
” 袁宏道道:“因此林相提及循序渐进,也先安这些人之心。
既然大刀阔斧之事难为之,那么就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最后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张汝霖叹道:“难怪房师与我说,林相如今如履薄冰,实在是一点不错。
他今时今日这位子,一旦说错了话,行错了事,必遭来众谤,一旦不慎就是舟覆人亡。
” 袁宏道点点头道:“正是如此,近来朝野上下有关于三贤五子,四达八骏之说越来越多,你可知为何?” 张汝霖闻言惊道:“三贤五子听过,但四达八骏又怎么说?” 袁宏道道:“四达指得是萧以占(良有),方中涵(从哲),叶进卿(向高),还有一位就是你的房师。
” 张汝霖闻言色变。
“至于八骏则是李沂,翁正春,史继偕,周如砥,林材,于玉立……” 张汝霖出声打断道:“这些人都支持林相变法的,你的意思朝堂上已经有人开始罗织这些。
” 袁宏道道:“没错,就如同当年乐新炉所作的‘三羊八犬十子’一样,表面看来好似是赞誉之词,实际上却是评议公卿,再流传飞语,此中怕是有人在布一个局。
一旦林相出了什么差池,就给我等安一个结党乱政的大罪!” 文渊阁值房。
林延潮这间值房原先是申时行所用。
万历十九年申时行致仕后,这间值房就一直空着。
当时天子准许申时行辞相的圣旨是让他回乡养病,等病好了再回阁主政。
因为这个原因,尽管这间值房朝向宜人,但其他阁臣却一直不敢占用。
就算明知道申时行九成九不回来了,但只要有那一分可能也不会僭越。
但林延潮是何人?申时行的得意门生。
当初他在野时,申时行是一月一信的催他早日入阁,甚至还戏言‘我这间值房风水朝向都不错,你以后入阁大可据此,莫要将来便宜了外人哦’。
因此林延潮入阁后,选了这间值房,言下之意就很显然了。
但就算是申时行值房,但相比他在礼部的伙房可是逊色许多。
这阁臣值房虽有内外两套间,但一面摆满了红柜书橱,都是昔年作藏书之用。
今日藏书被窃大半,已作公文密档之用。
所剩办公之处就显得很狭促。
林延潮对此也只能用‘宰相的值房就是如此朴实无华且枯燥’聊以自(协和)慰。
另从公文密档来说,文渊阁的管理之糟糕。
阁臣阁吏窃书不说,万历十四年时,甚至连文渊阁阁印都失窃了。
文渊阁中印信也很有意思,各衙门章奏文移用的是翰林院院印。
而文渊阁阁印乃宣德时特赐,凡机密文字钤封进呈,至御前开拆,也就是专用于阁臣给天子上密揭之用。
结果如此重要的印信就这么在文渊阁无缘无故地失窃了。
当时申时行等几位阁臣上疏请罪,天子震怒之余下令厂卫彻查此事,现在十一年过去了,也没有结果。
所以天子不得不下令重铸阁印。
除了少数阁臣有单独赐印外,眼下文渊阁唯有一印,由赵志皋保管。
这日林延潮留宿当值。
看过公文后,天色将晚,林延潮步出值房准备散散步。
正好这时看见西间的沈一贯从值房步出。
今日沈一贯没有侍直,却也在阁里忙得如此晚,见此一幕,林延潮对沈一贯也是佩服。
方从哲的言下之意就很显然了。
过了片刻,张汝霖额上汗水滴落,他道:“学生不明白方世叔之意。
” 方从哲哈哈一笑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说完方从哲起身作别。
张汝霖连忙起身相送。
待方从哲走远后,他向一旁的李廷机道:“恩师,是不是学生方才做错了?” 李廷机笑了笑,从袖中取出一巾帕递给满头是汗的张汝霖,然后笑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何过之有?” 张汝霖道:“学生也是如此想的,但如今林相门下,在庙堂上除了孙稚绳,就属方世叔,学生怕得罪他以后难容……” 李廷机笑道:“无妨,你毕竟是我的门生嘛,但你要清楚以后林相与沈相迟早是要有一争。
” “能不争吗?”张汝霖为难道。
李廷机哈哈笑道:“若不争,也不是官场了。
是了,新民报上林相的文章看了吗?这些话你每一字都要于心底揣摩,此关乎将来朝政之走向!” “学生看了,但不得门径而入,反而学生不明白,林相入阁负天下之望,正当励精图治,大有作为之时,为何却着手些不起眼之事。
” 李廷机看了张汝霖一眼抚须笑道:“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
你能治理好一个县,但却不一定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国家之大,种种干系盘根错节,你要站得位置不同,所看所闻也是不同。
你记住,今后三年之后不好说,但五年后朝政走向定在林相的方寸之间!” 张汝霖躬身道:“学生谨记恩师之言。
” 李廷机又叹道:“可是林相如今何尝不是如履薄冰。
” 此刻京中另一座宅中。
现任京师教谕,同为林学五子之一的袁宏道,也在反复读着新民报。
袁宏道用功有所不同,理学之中有一等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向为读书人所推崇。
这熟读精思就是‘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 袁宏道就是用如此读经之法来读林延潮施政之言,初时不解其意,但读着读着越是能融会贯通。
“此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金玉之言!”袁宏道觉得有所得,不由抚掌笑道。
正要继续用工之际,袁宏道但闻外头下人禀告道:“老爷有客人在外求见!” 袁宏道不悦道:“不是与你说过不见外客吗?” 下人道:“老爷,来者是山阴张肃之。
” 袁宏道闻言惊喜道:“不早说……” 当下袁宏道披衣推门而出。
二人一见皆是大喜。
“肃之,想煞我了。
” 张汝霖也是笑中带泪道:“刚从房师那告辞,即来见中郎了。
” “你若到京不立即来见我,我要怪你。
” “是,是。
” 二人一并大笑,然后携臂走到袁宏道的书房。
“中郎在作什么文章呢?我真是久未拜读兄之大作了。
” 袁宏道笑道:“最来哪有什么心思写文章,正在拜读林相入阁后所言,这文章你看了吗?” 张汝霖点点头道:“看过,但从房师那来时,他又要我好好揣摩。
” 袁宏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眼下京中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论,你正好与我好好聊聊。
” 张汝霖道:“我在地方这么久,对于京中风向不甚了解,当然想向中郎多请教。
” 袁宏道点点头道:“也好,那我就抛砖引玉了。
依我看来,林相所言可概括十六个字,诏复名位,循序渐进,君臣共治,求贤四民。
” 张汝霖想起报上内容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 袁宏道继续侃侃而谈:“眼下国事艰难,百官百姓都念起张文忠公在位时的太平景象,故复张文忠公名位可谓顺应士心民心。
林相以复张文忠公名位入阁,如此声势必将负天下之望推动变法之事。
” “但当年张文忠公新政,惹来群谤,加之北宋元佑党争最后覆国此前车之鉴,也不可不慎啊。
” 张汝霖道:“确实如此,我沿途也听到不少议论,不少老成持重者都对变法持慎重之见。
而东林书院的几位都认为,当今政局昏暗至此,都在于朝堂上多小人少贤臣之故。
然而我窃以为治天下在于知贤,却不在于自贤啊。
” 袁宏道点点头道:“正是如此,朝野有一等声音,让林相去撞一撞南墙,碰破了头,他们再出山收拾残局的说话,不在少数。
” 张汝霖摇了摇头道:“身在朝野,你说什么都行,但一入朝堂之上,即入众矢之的。
” 袁宏道道:“因此林相提及循序渐进,也先安这些人之心。
既然大刀阔斧之事难为之,那么就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最后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张汝霖叹道:“难怪房师与我说,林相如今如履薄冰,实在是一点不错。
他今时今日这位子,一旦说错了话,行错了事,必遭来众谤,一旦不慎就是舟覆人亡。
” 袁宏道点点头道:“正是如此,近来朝野上下有关于三贤五子,四达八骏之说越来越多,你可知为何?” 张汝霖闻言惊道:“三贤五子听过,但四达八骏又怎么说?” 袁宏道道:“四达指得是萧以占(良有),方中涵(从哲),叶进卿(向高),还有一位就是你的房师。
” 张汝霖闻言色变。
“至于八骏则是李沂,翁正春,史继偕,周如砥,林材,于玉立……” 张汝霖出声打断道:“这些人都支持林相变法的,你的意思朝堂上已经有人开始罗织这些。
” 袁宏道道:“没错,就如同当年乐新炉所作的‘三羊八犬十子’一样,表面看来好似是赞誉之词,实际上却是评议公卿,再流传飞语,此中怕是有人在布一个局。
一旦林相出了什么差池,就给我等安一个结党乱政的大罪!” 文渊阁值房。
林延潮这间值房原先是申时行所用。
万历十九年申时行致仕后,这间值房就一直空着。
当时天子准许申时行辞相的圣旨是让他回乡养病,等病好了再回阁主政。
因为这个原因,尽管这间值房朝向宜人,但其他阁臣却一直不敢占用。
就算明知道申时行九成九不回来了,但只要有那一分可能也不会僭越。
但林延潮是何人?申时行的得意门生。
当初他在野时,申时行是一月一信的催他早日入阁,甚至还戏言‘我这间值房风水朝向都不错,你以后入阁大可据此,莫要将来便宜了外人哦’。
因此林延潮入阁后,选了这间值房,言下之意就很显然了。
但就算是申时行值房,但相比他在礼部的伙房可是逊色许多。
这阁臣值房虽有内外两套间,但一面摆满了红柜书橱,都是昔年作藏书之用。
今日藏书被窃大半,已作公文密档之用。
所剩办公之处就显得很狭促。
林延潮对此也只能用‘宰相的值房就是如此朴实无华且枯燥’聊以自(协和)慰。
另从公文密档来说,文渊阁的管理之糟糕。
阁臣阁吏窃书不说,万历十四年时,甚至连文渊阁阁印都失窃了。
文渊阁中印信也很有意思,各衙门章奏文移用的是翰林院院印。
而文渊阁阁印乃宣德时特赐,凡机密文字钤封进呈,至御前开拆,也就是专用于阁臣给天子上密揭之用。
结果如此重要的印信就这么在文渊阁无缘无故地失窃了。
当时申时行等几位阁臣上疏请罪,天子震怒之余下令厂卫彻查此事,现在十一年过去了,也没有结果。
所以天子不得不下令重铸阁印。
除了少数阁臣有单独赐印外,眼下文渊阁唯有一印,由赵志皋保管。
这日林延潮留宿当值。
看过公文后,天色将晚,林延潮步出值房准备散散步。
正好这时看见西间的沈一贯从值房步出。
今日沈一贯没有侍直,却也在阁里忙得如此晚,见此一幕,林延潮对沈一贯也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