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关灯
小
中
大
历,上面的时间是1945年6月18日。
她同卓文离婚已经整整一年了。
她不再是他的妻,可是他却仍然是她的最爱,永生永世,不会改变。
她一直记得新婚夜他对她说过的话,他说他们已经贴心,他说“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暂时分开,但是我们的心还会在一起,彼此相印,密不可分。
” 她知道他不会忘记她,就像她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忘记他一样。
可那是不够的,她仍然想再见到他,不仅仅是心里想着他这个人,更要亲切地看到他,听到他,触摸到他,哪怕,只有一次。
她想念他,想得心如刀割。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她可以再见他一面,将他的面容与她心里的形容彼此印证,让她知道生命中确曾有过这样一个人,她的至爱,她的丈夫。
钟表在嘀嘀嗒嗒地走。
走到哪里去呢? 家秀虽然同大哥素来不睦,然后身为姑姑,终究没有道理同侄女过不去。
因而到了周末,还是按习俗由崔妈陪着去给黄钟道喜缝被面,并送贺礼。
黄李氏正在厢房看着下人清点嫁妆,念一样记一样,单是衣裳单子就占了整整三页纸,看到家秀进来,忙起身相迎,家秀冲她摆摆手示意不必忙,站在一边听人继续报单子,只听到念:“……旗袍三十六件,单丝、夹棉、衬绒、驼绒、短毛、长毛各六;料子四十八匹,印度绸、绉锦、提花缎、铁机缎、软缎、罗缎、平绒、立绒、天鹅绒、刻花绒、乔奇绒、乔奇纱、泡泡纱、华丝纱、葛丝纱、香云纱各三;西装九套……”接下来是皮鞋、首饰、帽子、甚至手帕、钱袋、司迪克…… 家秀忍不住笑了:“手帕钱袋也都罢了,要那么多手杖可做什么?又不老又不小,成天拿着根手杖走路已经够古怪,还要天天换样子不成?” 黄李氏拧着眉:“谁说不是?可这是上海,同咱北京规矩不一样,嫁妆都翻出新文章来了。
你不见现在上海的哥儿们,人人一支手杖挥来挥去,咱不给新姑爷备上,不说咱没这上海习惯,还只当咱土狍子穷酸——宁可礼多了拿去插在花园里当树种,不能让人挑了眼去!这也不去说他了,其实现在战乱时期,这些嫁妆已经少了不知多少,想当年我嫁进黄家的时候,嗬,光是樟木箱子就堆了两整间堂屋的……” 正说着,黄坤进来了,见到家秀,迎前叫一声“姑姑”,脸上殊为不乐。
家秀笑道:“原来你也在这里,你现在是十足的‘上海通’,倒可以给你娘做个好帮手……怎么没看见黄钟?是不是就要做新娘子,害羞不理人了?”
她同卓文离婚已经整整一年了。
她不再是他的妻,可是他却仍然是她的最爱,永生永世,不会改变。
她一直记得新婚夜他对她说过的话,他说他们已经贴心,他说“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暂时分开,但是我们的心还会在一起,彼此相印,密不可分。
” 她知道他不会忘记她,就像她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忘记他一样。
可那是不够的,她仍然想再见到他,不仅仅是心里想着他这个人,更要亲切地看到他,听到他,触摸到他,哪怕,只有一次。
她想念他,想得心如刀割。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她可以再见他一面,将他的面容与她心里的形容彼此印证,让她知道生命中确曾有过这样一个人,她的至爱,她的丈夫。
钟表在嘀嘀嗒嗒地走。
走到哪里去呢? 家秀虽然同大哥素来不睦,然后身为姑姑,终究没有道理同侄女过不去。
因而到了周末,还是按习俗由崔妈陪着去给黄钟道喜缝被面,并送贺礼。
黄李氏正在厢房看着下人清点嫁妆,念一样记一样,单是衣裳单子就占了整整三页纸,看到家秀进来,忙起身相迎,家秀冲她摆摆手示意不必忙,站在一边听人继续报单子,只听到念:“……旗袍三十六件,单丝、夹棉、衬绒、驼绒、短毛、长毛各六;料子四十八匹,印度绸、绉锦、提花缎、铁机缎、软缎、罗缎、平绒、立绒、天鹅绒、刻花绒、乔奇绒、乔奇纱、泡泡纱、华丝纱、葛丝纱、香云纱各三;西装九套……”接下来是皮鞋、首饰、帽子、甚至手帕、钱袋、司迪克…… 家秀忍不住笑了:“手帕钱袋也都罢了,要那么多手杖可做什么?又不老又不小,成天拿着根手杖走路已经够古怪,还要天天换样子不成?” 黄李氏拧着眉:“谁说不是?可这是上海,同咱北京规矩不一样,嫁妆都翻出新文章来了。
你不见现在上海的哥儿们,人人一支手杖挥来挥去,咱不给新姑爷备上,不说咱没这上海习惯,还只当咱土狍子穷酸——宁可礼多了拿去插在花园里当树种,不能让人挑了眼去!这也不去说他了,其实现在战乱时期,这些嫁妆已经少了不知多少,想当年我嫁进黄家的时候,嗬,光是樟木箱子就堆了两整间堂屋的……” 正说着,黄坤进来了,见到家秀,迎前叫一声“姑姑”,脸上殊为不乐。
家秀笑道:“原来你也在这里,你现在是十足的‘上海通’,倒可以给你娘做个好帮手……怎么没看见黄钟?是不是就要做新娘子,害羞不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