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二品的指挥使大人
关灯
小
中
大
一段举案齐眉的日子。
后来,谢举人不知怎地卷入了乡试舞弊的案子,被斩了头。
姜元发的老娘担心儿子的前程,为了撇清关系,逼着姜元发写了休书。
谢氏不肯受这羞辱,死也不认那休书。
他老娘便硬是要将谢氏赶出去。
那时,姜元发的儿子庭哥儿刚七岁,年岁不大却极有主意。
他拼命拦着祖母和父亲,说母亲走他也走。
姜元发的老娘心一横,把亲孙儿连同儿媳一起赶了出去。
她本想着再给儿子娶妻纳妾,还愁没有孙儿?没料想他们姜家最后只得了姜文诚这么一个独苗,这是后话了。
这么多年,姜元发时不时的偷偷打探他们母子二人的消息,后来听说他那长子从了军,立了不少军功,又投靠了贵人,连姓名也改了。
姜元发听到“徐弘川”三个字时,恍惚了许久,以为自己听错了。
后来又托人打听了那位新来的指挥使大人是何来路,同他的长子一一都能对上。
看来是庭哥儿没错! 姜元发本想自己偷偷的去见这个多年不见的长子,把小儿子捞出来。
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就不必将此事告诉他夫人陈氏,让她知道自己还有个长子怕是要闹的天翻地覆。
可是他往徐弘川府上递了三回帖子,都如同石沉大海。
徐弘川那里毫无回音,他也没了主意,只好将一切和盘托出。
那一晚陈氏又哭又闹,把他半边脸都扇肿了,足足五日才消肿。
姜元发苦口婆心地劝着陈氏:“我儿如今有了官身,正好将咱们诚哥儿救出来。
不然的话现在咱们还能靠上谁?” 一提那徐弘川,陈氏就气的心口疼,可心口再疼她也知道是这个道理。
如今她也只能靠那个小畜生,才能把她的宝贝儿子捞出大狱。
姜元发又接着劝:“不光如此,若是我儿肯与我和
后来,谢举人不知怎地卷入了乡试舞弊的案子,被斩了头。
姜元发的老娘担心儿子的前程,为了撇清关系,逼着姜元发写了休书。
谢氏不肯受这羞辱,死也不认那休书。
他老娘便硬是要将谢氏赶出去。
那时,姜元发的儿子庭哥儿刚七岁,年岁不大却极有主意。
他拼命拦着祖母和父亲,说母亲走他也走。
姜元发的老娘心一横,把亲孙儿连同儿媳一起赶了出去。
她本想着再给儿子娶妻纳妾,还愁没有孙儿?没料想他们姜家最后只得了姜文诚这么一个独苗,这是后话了。
这么多年,姜元发时不时的偷偷打探他们母子二人的消息,后来听说他那长子从了军,立了不少军功,又投靠了贵人,连姓名也改了。
姜元发听到“徐弘川”三个字时,恍惚了许久,以为自己听错了。
后来又托人打听了那位新来的指挥使大人是何来路,同他的长子一一都能对上。
看来是庭哥儿没错! 姜元发本想自己偷偷的去见这个多年不见的长子,把小儿子捞出来。
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就不必将此事告诉他夫人陈氏,让她知道自己还有个长子怕是要闹的天翻地覆。
可是他往徐弘川府上递了三回帖子,都如同石沉大海。
徐弘川那里毫无回音,他也没了主意,只好将一切和盘托出。
那一晚陈氏又哭又闹,把他半边脸都扇肿了,足足五日才消肿。
姜元发苦口婆心地劝着陈氏:“我儿如今有了官身,正好将咱们诚哥儿救出来。
不然的话现在咱们还能靠上谁?” 一提那徐弘川,陈氏就气的心口疼,可心口再疼她也知道是这个道理。
如今她也只能靠那个小畜生,才能把她的宝贝儿子捞出大狱。
姜元发又接着劝:“不光如此,若是我儿肯与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