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革旧鼎新(一)

关灯
据说足利义昭在得知自己的下场将是“逃向琉球”之后犹豫了很久,但最终还是不愿屈膝称臣的念头占得了上风,咬牙切齿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平手汎秀特意嘱咐诸大名说:“琉球虽国小民寡,却可作为与大萌之间的缓冲和贸易渠道存在,留下的价值更大。

    ” 众人尽皆了然。

     眼下谁若说出“征服琉球”的口号,当然就有请回室町幕府的嫌疑,会显得心怀叵测,这个话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禁忌。

     至于足利义昭留在京都那个儿子,这几年已经渐渐到了晓事年纪。

    当年“落跑公方”为了防止被衔制,口口声声说“非我所出”,不惜给自己编造一顶绿帽子。

     于是现在倒轻松了。

     那七岁孩子在乳母的教导下,宣布为免争议而在京都临济宗的妙心寺出家为僧,取了“宗净”的法号。

     接着革旧鼎新,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近年来,在新政权的主导下,皇族和公卿们在各国那些名义上领有,实际却早已无力控制的庄园,全部都撤销,换成山城国内,更加靠谱的土地作补偿。

    根据等级,每家都给予了足够衣食无忧的数目。

    如此“德政”受到广泛的赞誉,因而朝廷对“平手幕府”的问世并未有什么异议,唯一一点期望,是当今陛下方仁天皇的小私心,觉得在任期间已经有过四次改元,不希望再增加一个年号,免得百年之后惹人议论。

     平手汎秀心里怀着别的打算,对此非常爽快地应承下来。

     那么朝上再无疑虑。

     当然,正式的“征夷大将军宣下”是很隆重的事项,需要一系列繁复冗长不知道有何卵用却被老顽固们视若圭臬的流程才行。

     其实平手汎秀内心是希望从简从快的,不过这年头,你得考虑民意,一门众和家臣们肯定期盼着盛大而又庄重的典礼。

     盛大倒是好办,砸钱就行。

     庄重如何体现?说白了无非就是仪式感。

    就是要煞有介事,如临大敌地搞一大堆一般老百姓看不懂的玩意儿出来,才可以让人满意。

     这并不是有意行愚民之策。

    而是本时代的人民希望被愚弄。

     不过事先关白九条兼孝就已经透露过了,朝廷打算先授予“从一位左大臣”的殊荣,然后再经过一年半载的时间,再正式给出“征夷大将军宣下”。

    接下来则希望平手汎秀高风亮节,主动辞去“左大臣”官职,只保留“从一位”的等级,以“散官”身份建立幕府,统领天下武家。

     为什么有这么一个提议呢? 九条兼孝有些难堪地表示:“以平手内府的功绩与仁德,别说左大臣,就连太政大臣也是当之无愧的。

    令郎现居‘参议’,亦是应当适时升为‘中纳言’才好。

    至于其余一门、重臣,皆要论功行赏,册封官职才是。

    然而……如此一来,倘若有过多的武家居于太政官行列,公卿的升迁惯例就恐怕难以维持。

    十年二十年后,可能就找不出有资历接任关白的人选,届时岂不是……” 平手汎秀笑道:“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