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关灯
    汪教授咋舌:“好得很,答辩的时候你就这么说。

    ” 边城忽视他看热闹的兴奋劲,目光重新回到电脑屏幕上。

    教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的老教授们离退休还远,就算退了,这儿是论资排辈的,怎么也轮不到他,这个景象估计还有好多年才会出现。

     汪教授记起刚刚走出边城办公室、给自己打招呼的学生,忽然想起一件事:“刚刚那个学生叫沈流川,是不是?” “是,”边城说,“去年我们系的特奖。

    ” “一看就是个难搞的学生,他群论课经常问我一些刁钻的问题,”汪教授说,“你知不知道,去年教学评估,就是他给你打的一分。

    ” 边城的手顿住了。

     每学期末,学生都会给所上课程打分评论。

    最高七分,最低一分。

    如果课程得分过低,教务处会通报批评,并找老师约谈。

    边城给分严格按照学校规定,A等级百分之十,不算严苛也不算手软。

    教学是培养未来数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他一直很重视,课件、题目、参考资料都精心准备。

     学生虽然喜欢水课,但老师用不用心,认不认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

    因为难度高,报他课的人不多,可从来没人给他打过一分。

     看来,他的得意门生并不欣赏他的教学方式。

     “教学评估不是匿名的吗?”边城问。

     汪教授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只要找对人,总能知道的。

    ” 边城对这种行为不置可否。

    如果不匿名,教学评估本身形同虚设。

     “他还让你给他写推荐信?”汪教授感叹,“真有胆量啊。

    ” 边城沉吟一会儿,耸了耸肩:“他有数学天赋是事实。

    ” 汪教授叹息着走了。

     边城处理完邮件,又调出来几天前学生写的有关高秩不变子变体的文章,改到一半,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边城瞟了一眼,熟悉的号码。

     他叹了口气,其长度是过去几年答辩的总和。

    指尖在桌面上点了几下,还是接了电话:“爸。

    ” 对面顿了一会儿,问:“忙吗?” “还行,”边城说,“有事吗?” “周六爸有个大学同学聚会,离T大不远。

    今年正好三十五周年,也算是个整数,很多老同学都带孩子过来了,小宋估计也会来。

    你有空吗?要是没事,就过来一趟吧。

    ” “我看看,”边城调出备忘录,“这周末有点忙。

    ” “行,你看着办,”对面说,“实在抽不出时间,就算了。

    ” 话说得很恳切,让人无法拒绝。

    近几年,他们的父子关系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这样: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