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万金难买我乐意

关灯
,除非匪徒主动袭击他,或者碰巧遇到匪徒袭击城镇,否则他不会主动出手。

     黄巾军势力已经很微弱,不敢与刘盈硬碰。

    黑山军的头领居然主动拜访刘盈,询问刘盈可否学习刘盈传播的耕种渔猎经验。

     刘盈的小伙伴们惊诧地发现,黑山军名义上是匪徒,实际上已经与许多城镇“狼狈为奸”,仿佛割据军阀。

     他们不仅干着乡勇的活,甚至劝课农桑,包揽诉讼。

    虽然他们会劫掠路人,但大部分军粮都来自自己的屯田。

     这一点,倒像是张角还活着的时候,黄巾军最初的模样。

     刘盈进入黑山军的地盘后,几乎没撞见黑山军主力,便是沿路村人通知黑山军避开的缘故。

     “好啊,你们想学什么?”刘盈十分慷慨地分享了自己教授给沿路村庄的一切,“你们好好干啊,能不劫掠就别劫掠。

    干得好了,等袁绍和曹操他们打完,或许就来招揽你们,避免一场大战了。

    ” 黑山军头领问道:“将军为何不招揽我们?” 刘盈答道:“我倒是想,但你们大多是当地人吧?乡土难离,你们想护一方乡亲安稳。

    我能招揽你们其中几人,但招揽不了整个黑山军。

    ” 黑山军头领又问道:“将军可以留在这里。

    ” 正低头擦拭武器,不想和匪徒说话的孙策猛地抬头。

     刘盈叹了口气,道:“抱歉,以我目前的力量,留在这里也待不住。

    我先回益州,待种个几年田,再来收拾河山。

    ” 黑山军头领向刘盈拱手抱拳,不再多言。

     他带走了刘盈给的图纸,留下了不少粮草。

     他还向刘盈承诺,刘盈还在赵地时,黑山军不会攻打赵地豪族的坞堡,以免刘盈为难。

     黑山军头领走后,孙策瞪大眼睛:“为难?我们为难什么?” 刘盈道:“他认为我会为难。

    ” 孙策默默地看了刘盈一眼。

     刘盈嫌弃地瞥了孙策一眼:“想说什么就说,别扭扭捏捏,像被我始乱终弃的小媳妇。

    别坏我名声,你的脸再好看,我也对我妻子一心一意,看不上你。

    ” 孙策差点被刘盈的戏言给恶心吐了。

     他气得要用长矛戳刘盈一个窟窿。

    刘盈轻松避开。

     孙策骂道:“你这张嘴,怎么能活到现在?” 刘盈歪头:“因为我很强?” 孙策:“……”打死这只张盈算了,他不需要这样的朋友! 闹了一番后,孙策自在不少。

     他开玩笑道:“真的?你妻子那么好,回益州介绍给兄弟看看?我倒是要看看,何等的奇女子,能收得了你的心。

    ” 刘盈道:“介绍不了。

    早死了,死透了。

    我儿子都死了。

    ”全都死了好几百年了。

     孙策表情僵住。

     他本应该说“节哀”,但刘盈那满不在乎的表情,“节哀”二字实在是说不出口。

     孙策郁闷道:“你开玩笑吧?” 刘盈见孙策果然郁闷,乐呵呵道:“没骗你。

    具体什么原因,以后可能告诉你,也可能永远无法告诉你。

    如果你跪下叫我一声大王,我立刻和盘托出。

    ” 孙策只当刘盈又开玩笑,没放在心上。

     他懒得理睬刘盈的玩笑,刘盈让他有什么说什么,他便把最近心里的疑惑讲了出来。

     孙策道:“张盈,你做这些事有何用?是积攒声望吗?这些声望抵得过你送出去的好处?” 同行这么久,孙策若看不出刘盈想与袁绍等人比一比的志向,就是眼瞎了。

     如刘盈告知匪贼头目所言,刘盈不可能留在河北关中,也留不住。

     他在此地有了名声又如何?何况这些名声并非是在士族中,士族不会因为刘盈对庶人好,就来投奔刘盈。

     相反,士族可能会认为刘盈自甘下贱,更为轻视刘盈。

     刘盈若想在河北关中士族中宣扬名声,该积极帮坞堡剿匪,而不是勾连匪徒。

     若只从善心出发,刘盈送出了这么多好处,当地村人积攒了更多物资,对当地人而言,也并非是好处。

     村子有了更多的粮食剩余,反而会遭遇更多的劫掠。

     村人不会过得更好,只会养肥将来占领这些地方的人。

    这岂不是给刘盈出关增加难度? 孙策相信友人的能力,不会看不到这点。

    所以刘盈的行为,实在令他费解。

     刘盈笑着反问:“村中无余粮,他们就能活下去了吗?” 孙策皱眉:“这不是一件事……” 刘盈摇头打断:“就是一件事,就是活不活得下去的事。

    余粮多少,都不能让他们避免被劫掠杀戮。

    你知道曹操为何屠徐州?” 孙策道:“杀父之仇?” 刘盈笑出了声:“陶谦杀他的父亲,是一屠徐州后了。

    曹操屠徐州,一是自己缺粮,二是削弱陶谦。

    你擅长领兵,该懂得曹操的目的。

    ” 他笑完后,看向东边:“群雄征战,还未有余力屯田攒粮。

    这粮哪里来?要么向豪强‘借’,要么向庶民‘要’。

    豪强有钱粮有人才,群雄需要豪强的支持,自不敢对豪强太过分。

    他们只能向庶民要,区别只是多寡。

    ” “曹操啊,真的是枭雄,在有利于自己的事上特别放得开,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袁绍缺粮时率先去捡河蚌,曹操毫不犹豫地挥刀向吃不饱穿不暖的弱者。

    为何屠城?因为要从贫贱者口中抠出粮食,就只能把他们全杀了。

    ” 逼豪强拿出粮食,只需要勒索,不会伤及豪强的命,甚至不会伤及豪强的根基;向庶民讨粮,就必须得把人都杀得差不多了,才能从他们见底的瓦缸里,把那点谷糠残余给搜刮走。

     项籍也爱屠城,但项籍屠城和曹操是不一样的。

     项籍屠城只为泄愤,他屠城从不看利益,只看心情,常爱屠自己已经打下的城池,每一次屠城都是在削弱自己。

     曹操屠城很少因为情绪,屠哪座城、屠到何种程度,他都经过了冷酷又精密的利益计算,确保能得到的好处。

     所以曹操才是枭雄,能差一步就走上九五之位。

     也因此,项籍身边的人若能安抚项籍的情绪,还能劝阻项籍不要屠城。

    曹操身边再亲密的心腹,都不可能劝阻曹操屠城。

    荀彧就曾劝阻失败。

    因为曹操在屠城前,就已经把能思考的利益得失都思考过了。

     在乱世中,虽不是人人都如曹操那样冷酷利己,但在挣扎一番,发现实在是找不到粮草时,大部分人都会行同样之事。

     刘盈道:“你应该明白的,领兵时缺粮草,不会因为对方贫穷就不劫掠。

    反而贫穷者难以还手,筹集军粮更安全。

    就像是野猪肉更多,但狩猎者更常去猎兔子一样。

    ” 孙策想了想,确实是如此:“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