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关灯
    点头。

     “认得了。

    ” “张、家、坡。

    ” “张家,坡!” “张,家——坡——” …… “时叔叔,旁边那两个是什么?” 此问一出,倒一时安静下来。

     “张家坡有三大姓,张——”点字,“万——”,右移,“朱——”止住。

     “我家姓武!” “好。

    ”在空白地方快速添了个武。

     “我姓麻。

    ” “好。

    ”再添,“还有吗?” “没有了。

    ” “于叔叔下田了,他还没有孩子呢!” …… …… 由着他们闹,回答他们胡乱没有目的的问题,觉得差不多了,把木板翻了个面。

     “认得了,会写了吗?” 霎时没了声音。

     “那,接下来教你们怎么写,好不好?” 花了一个时辰不到,教了他们张家坡,万朱武麻于,八个字。

     小孩子都在兴头上,都想再学。

    我和他们说好明天继续,吩咐他们第二天每家带块小木板来,然后,赶了他们干活去。

     耽搁了割草砍柴可不好,天色近暮,刚好不那么晒了。

     第二天给他们写了门牌。

     端正明朗的宋体。

     中间两三个大个子的字,都是户主的大名。

     下面一行小的,张家坡前坡,张家坡后坡之类。

     用染色的花草揉碎了,木枝沾着写的,由他们自己拿回家去按着字迹凿出凹槽来,或是用柴火烫焦黑了,挂篱笆上。

     旁边留了些空,我说,他们自己的名字,小弟小妹,出门做活的姐姐哥哥,得自己学会了,再注上去。

     谁教我认人笨了些。

     从此不怕了。

     到了哪家门口,先看看牌子就好。

     十一 住下来的第五天,代写了第一封信。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村长一听穆炎那三个字,这么高兴了。

     前后左右五六个村子,识字的就我一个。

     要念书,得去镇子的集上,或者镀城。

     墨和砚台是托后坡张田丰集上买的,笔是我自己扎的。

     一小撮挑出来的细野兔毛,一根细竹管,一根自织的棉线麻线,或者干脆草纤维搓的细线。

     线从中部扎紧兔毛,一圈挨着一圈往毛根部绕密实,塞进竹管里。

     外头的就可以沾了墨汁上阵了。

     村里的孩子们跟着我捣鼓,兔毛,也有用猫毛狗毛的,粗糙归粗糙,早就人手一支。

     拿了个木板,破碗盛水,用来学写字。

     夏天热,一面写完,手一抹,翻面继续。

     等到背面写完了,再一抹,翻回来,正面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来找我写信的是个过了知天命的老婆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