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寝衣自明仪肩上滑落,屋外禅灯的冷光洒满肩头。

    忽如其来的凉意,激得明仪打了个激灵。

     谢纾的发垂落在她肩上。

     明仪抬手推了推谢纾,断断续续道:“大半夜的,你发什么情?明日不要早朝吗?” “要,又如何?”谢纾专注他的动作,根本不给明仪喘息的机会,义正言辞地告诉她。

     “明仪,你是我的妻子。

    ” 因为是妻子,所以想亲近。

     明仪愣了一瞬,睁圆了眼看他,视线中他的眉眼近在咫尺,那双与她对视的眼睛,似要望穿她心底。

    她望见他鬓角泛潮的碎发,触到唇畔热意,嗅到春意盎然的意可香。

     寂静夜色下,他的心跳格外有力清晰。

     明仪思绪飘散,心跟着跳得飞快。

    成为妻子的仪式,还差最后一道。

     她明白,谢纾想完成那道仪式。

     很想。

     可……今夜她不方便。

     很快,谢纾也察觉到了。

     “你月信至了?”他问。

     明仪赧然地点点头:“嗯,这回提前了好几日。

    ” 她的月信一向不怎么准,这回也是从马场回来后小腹不适才发觉的。

     谢纾松开她,淡淡道了声:“抱歉,可有不适?” 方才那一番纠缠,让明仪有些脱力,抓着锦被,靠在玉枕上,摇了摇头:“无大碍。

    ” 顿了顿,小声补了句:“也就一点点腹痛。

    ” 谢纾起身点燃了黑漆透雕木桌上的蜡烛,就着烛光看清她略微发白的唇瓣,和看上去毫无血色的脸。

     他拧眉,将守夜的玉梨唤了进来:“吩咐膳房立刻备碗姜汤过来。

    ” 玉梨愣了愣,看向明仪。

     姜汤不是临睡前服了一碗了。

    还要吗? 明仪给玉梨使了个眼色,玉梨立刻会意,忙朝谢纾应道:“是,立刻去备。

    ” 话毕,玉梨转身离去。

     屋里只剩夫妻俩,烛火忽明忽暗,明仪伸出小指勾了勾谢纾的衣袖,理直气壮道:“你妻腹痛,快帮着揉。

    ” 谢纾朝她扫了眼,那眼神里多少带了点嫌弃她麻烦的味道。

     虽是如此,他还是坐到明仪身侧,将手盖在她小腹上,照着很久以前曾借阅过的医经里记载的方式,缓缓地揉。

     却被她嫌弃:“力道太轻!” 谢纾:“……” “左边一点。

    ” “不对,重一点。

    ” “嘶,你当捏馒头呢?要轻轻的来。

    ” “不是不是,上去一点。

    ” “你会不会揉啊?” 被嫌弃了一大通,谢纾停下动作,冷声道:“不会。

    ” 明仪:“……” 怎么了?是你拿剑握笔掌握生杀大权的手,用来给你夫人揉小腹大材小用了? 一点耐心都没有,怎么做人夫君的? 明仪不满道:“你便是这么对待你身体不适的妻子的?” “我看你还有力气找人麻烦。

    ”谢纾道,“好的很。

    ” 明仪:“……” 不久后,玉梨端着碗姜汤进来。

     明仪样样都要求精细,不能有一点怠慢。

     谢纾瞧了眼放在小桌几上的姜汤,装姜汤的碗是汝窑特制的彩绘白瓷,姜汤旁还配着八小叠佐姜汤的点心,每块点心都用不同花纹的琉璃盘装着,点心旁还备了净手用的帕子,以及喝完姜汤后漱口用的香汤和香片。

     明仪瞥了谢纾一眼:“我身上没力气,你喂我。

    ” 谢纾端起姜汤,考虑到明仪挑剔的性子,他先抿了一小口,看看姜汤有没有太烫太甜太辣太凉。

     明仪:“不必用嘴喂,用勺喂就好。

    ” 谢纾:“……” 明仪把头伸过来,微微张嘴,示意他快点喂。

    谢纾依言一勺一勺地将姜汤喂给她。

    姜汤沾湿了她的唇瓣唇角,本就娇艳的唇瓣更显润泽晶莹。

     姜汤很快见底,谢纾沉着眼放下碗勺。

     明仪唇角沾了姜汤,吩咐谢纾替她拿干帕子过来,可她没等来干帕子,却等来了谢纾的唇。

     气息相交,衣角相贴,桌上的碗勺“哐当”一声翻倒在地。

     明仪也不知道为什么喂姜汤喂到了卧榻上。

    谢纾的吻看似疾风骤雨,实则隐忍而有分寸。

     稍稍亲近片刻后,谢纾松开了明仪,靠在她肩头静静平复,额间的汗水顺着发丝而下。

     明仪关切他道:“夫君……” 谢纾“嗯”了声:“你要帮我?” “我、我……你……”明仪红透了脸,“你别想!我不会。

    ” 谢纾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吹熄了黑漆透雕木桌上的烛火。

     屋里暗了下来,静谧夜色掩下翻涌情潮。

     谢纾躺在明仪身侧,伸手揽她进怀,温暖的掌心覆在她小腹上。

     “睡吧。

    ”他轻声道。

     明仪应了他,可闭上眼却久久无法再入眠。

    小腹上传来他掌心的暖意,也不知怎的,开始胡思乱想,妻子和心上人是一个意思吗? 那夜过后,谢纾依旧整日忙于朝政。

     盛春,月初。

    万紫千红竞相睁眼之时,原定在梨园广场马球赛如期而至。

     明仪坐在看台上首,百无聊赖托腮望着赛场,赛场上骏马奔驰,马球在杆下流转。

     马球场上时不时传来欢呼声。

     崔书窈和裴景先夫妇二人在场上配合无间,已连着拿下了三场比赛的彩头,一时风头无两。

     今日的马球赛仿佛让二人找回了当年风光。

     崔书窈骑在马上,笑着自马场上朝明仪看来,那笑里满是洋洋得意。

     明仪懒得理她,移开视线,径自取了杯桃花酿,惬意无比地小酌。

     程茵刚从大慈恩寺陪母亲礼佛回来,正巧赶上了马球赛。

    此刻她正坐在明仪身边,瞧见明仪面对崔书窈的挑衅一脸淡然的模样,不由道:“殿下今日瞧着心情不错。

    ” 明仪眉梢微扬:“还成吧。

    ” 马球场上,崔裴二人势头很猛,显然是冲着拿下今日全部彩头去的。

     不过可惜,最后那彩头会是她的。

     明仪朝远处望了望。

    谢纾许是还在忙公务,尚未到场。

     自她月信那日后,谢纾便未回过宜园。

    她早料到会如此,那日谢纾临走前,她特意提醒了他,别忘了答应过她,要拿下彩头的事。

     他自是答应了,顺带还在她唇上讨了一点小好处。

     程茵扫了一圈看台,若有所思地问起:“今日怎的不见姜菱?” “她昨日跟着平宁侯夫人去云城外祖家贺寿去了,说是要待上几日才回来,赶不上今日马球赛了。

    ”明仪道。

     程茵叹了口气:“那可真不巧,你知道的,我那阿兄从不爱凑热闹,今日专程为姜菱来这,倒是扑了个空。

    ” 明仪目光微闪。

    她也不好告诉程茵,姜菱就是为了躲你阿兄才特意出城去贺寿的。

     程茵不提,明仪倒是未在意。

    程茵一提,明仪才注意到站在不远处的程之衍。

     今日的程之衍一改往日沉闷之气。

    一身朱色梅花纹长袍、配着金筐宝钿玉腰带,头上是亮眼的红宝石金冠,满身鲜艳,环佩叮咚。

     姜菱素来最喜鲜艳之色。

     都说孔雀求偶会开屏,原来人也一样。

     明仪轻叹,也不知有些人何时才会“开屏”。

     “说起来,英国公夫妇怎么会想到要同平宁侯府结亲的?”明仪随口问了程茵一句。

     程茵神秘一笑,举着茶盏慢悠悠道:“这却是说来话长,还得从几年前三王之乱说起。

    ” 明仪抿着桃花酿,脸上泛着微醺的浅红:“你且说来听听。

    ” 程茵道:“几年前三王之乱那会儿,我家阿爹和平宁侯一道进宫平叛,平宁侯替我阿爹挡了一箭,救了我阿爹一命。

    我阿爹感恩,便派人送了不少谢礼给平宁侯。

    结果你猜怎么着?” 明仪:“嗯?” “平宁侯把那些谢礼都退了回去,只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皮糙肉厚跟沙袋似的,挨一箭没事。

    ”程茵捂嘴笑,“那会儿我阿爹便觉着平宁侯是个实诚人,可结交。

    ” “其实原本三年前我家便要向平宁侯府提亲的,只不过被郑柏那小人耍计抢了先。

    后来平宁侯府同令国公府结了亲,我家自不好再说起此事。

    ” 明仪:“原是如此,这么说来,这回去平宁侯府提亲也是英国公的主意?” “那倒不是。

    ”程茵悄声道,“这回却是我阿娘的意思。

    ” 明仪张了张嘴:“你阿娘属意姜菱?” 程茵道:“正是。

    ” 明仪略有疑惑:“可我听闻英国公夫人眼光颇高,先前好些出身名家的闺秀都被她婉拒了,连看梁王那位闺誉极佳貌美如花的嫡长女都不甚满意,她何以看上姜菱?” “这事说来也巧。

    ”程茵道,“你是知晓的,我阿娘同我阿兄是一个脾气,不喜人多热闹,平日不大出门见客,加之自先帝去后,她便随你祖母一道,常年在大慈恩寺礼佛,故而现今京城年轻一辈的闺秀少有认得她容貌之人。

    ” “上个月她在大慈恩寺后山,不小心跌进了小山沟里。

    你是知道的,我阿娘她……稍稍有些重量,身旁婢子拉不动她,我阿娘只好让那婢子先去大慈恩寺搬救兵,自己留在原处等待。

    ” “恰好那时一群贵女踏青而来,见着我阿娘陷在泥坑里,个个避之不及,连让丫鬟婆子搭把手拉人都嫌脏。

    ” “其实那群贵女的心思我也明白。

    无非是瞧我阿娘一身素衣打扮,以为是哪来的无名山野老妇,自恃身份怕与老妇牵扯上关系,脏了自己的手罢了。

    ” 明仪听到这还有些云里雾里的。

     “所以呢?”明仪问,“这同你阿娘看上姜菱有何干系?” 程茵轻咳了几声,饮了口茶汤润润喉:“我这不是还没说完吗?” 她继续道:“那群踏青的贵女里头,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