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关灯
    正文第十八章清歌先生 简仲离却在上头问道:“一个人失踪总是有踪迹可寻的,或者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你再细细的讲你打听到的事情,也许能分析出他的去向。

    ” 古婳听着觉得很有道理,立刻点头说是,催促顾少然赶紧讲完。

     顾少然撇撇嘴,刚刚不是还说不要听细节只要结果吗? 不过主人发话了他自然是要遵从的。

     原来那清歌先生,原先就是一个喜欢教穷人孩童的悬壶济世的男人,他的书院里面甚至有很多是流落街头的孤儿,他收养了一些放在书院里面给他做活计。

     那些孤儿也能和其他的孩子一起上学念书。

    那些穷人家的孩子有的吃不上饭的,交不上学费的,基本都是清歌先生资助。

     用现代的话来说,这是个慈善大使的类型。

     他的书院开了将近快十年了,别说赚钱,能不倒闭就算是不错了。

    不过他只启蒙,剩下的还需要父母去找别的书院和私塾进学。

     可是大部分的学生家里都是穷人,根本负担不起那么高的学费,所以很多孩子之后就直接被家里人领回去,又恢复到他们原本家庭的阶级和身份了。

     比如开豆腐坊的继续开始磨豆腐,杀肉的开始甩着胳膊练习砍肉,家里种地的继续回去种地放牛。

     不过他们还算是有一些学识基础,有的还能在酒馆和店铺里面找到事情做,这个时代底层人没有多少能识字段句。

    能背几本书的孩子,人家也乐意收为学徒。

     不过,清歌先生的书院还是招惹了上了一些麻烦事。

    平日里不过是一些小麻烦。

    比如哪家孩子在上学堂的时候被家人领回去,说是读书不如种红薯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然而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关于他收养的一个孩子,那个男童看起来只有四五岁,可怜兮兮的跟着一个老乞丐要饭卫生,老乞丐因为一次急病很快的就去了。

     男童顿时就没有任何依靠,只能在街上和狗抢食物。

     清歌先生正好从那里经过,看到这情景心生不忍,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用一个肉包子把他带回来了。

     之后那男童就一直在书院里面住下了,清歌叫人把他洗净之后,发现那孩子长得浓眉大眼,五官精致。

    小小年纪,却有一番沉稳的气质。

     清歌先生觉得这孩子资质不错,于是总是把他带在身边,教他读书识字。

    供他吃穿用度。

     两年后,月黑风高的夜里,却有一伙人闯入安静的书院里面,似乎是在找人。

    幸而那时候书院正好是在放春假,很多孩子都要回家帮家里人种植农作物,或者是去家里的营生行当里面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