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咸阳

关灯
精神状态也一如昨日。

     但看书的速度,却比以往要快一分。

    或者是着急了,或者是有什么高兴的事。

     如果是前者,我要想办法为大王排忧解难,同时使用右边的奏折,语调以报喜为主。

     如果是后者,我要向大王庆贺,同时使用左边的奏折,语调四平八稳,不疾不徐。

     放下手中的铅笔,吹了吹面前的铅笔灰,嬴政微微一笑:“不愧是公输家。

    ” “公输家虽然名望比不上墨家,可论起器械制造,却丝毫不弱。

    他们发明的黑板、粉笔、白纸、铅笔,虽然只是不起眼的小物件,但却有着难以想象的教化功能,为大王贺。

    ” 说话之时,李斯仍然是一板一眼,脸上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自从四年前他被嬴政提拔以来,自从摸清了嬴政的大致性格之后,他就一直这样了。

     “恩,今天少府准备了几份奏折?” “一份,今天恰好是少府改革之后的第三年,所以今天的奏折是一份统计奏折。

    ” “念。

    ” “过去一年之中,少府在陛下的指点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 “首先,去年一年时间少府共培训出了六百三十五名合格的农官。

    如今大秦八十六县,七百三十五乡,乡乡都有农官。

    ” 所谓的农官,其实就是农业技术员,他们经过培训后,掌握各种精耕细作技术,这些技术至少领先如今的大秦两千年。

     “在这些农官们的努力下,今年粮食的平均亩产,从一石提升到了一石半。

    统计司认为,目前的平均亩产,仍然有较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 “咸阳作为都城,更是每村都配有一名农官,今年的平均亩产达到了三石之多。

    ” “又一次大丰收,百姓人人夸赞陛下。

    说陛下乃是上帝下凡,所以咸阳才会年年风调雨顺。

    异闻司认为,这是民心归附的表现。

    ” 看着嬴政默不作声的样子,李斯便继续诵读奏折,尽管上面的内容他早已烂熟于心。

     “其次,少府通过陛下传授的琉璃秘法,制作出来的琉璃宝镜,在六国贵族之中广受欢迎,获利颇丰